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在很多古装剧中少不了签字画押的桥段。在我们的认知中,古代又没有指纹识别技术,那么按手印有什么用呢?手印又是如何作为凭证的呢?难道电视剧在骗人吗?
在古代,文化的普及度不够,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少之又少。除了大户人家子弟有机会上学之外,有很多普通老百姓连自己都名字都不会写。所以在需要签字画押的时候,他们就在契约上画一个“十”字或者是画一个“○”,就表示同意了。
为了提高准确性,当时画押的时候都是把整只手都按在字据上的(甚至还按脚印)。后来技术越来越成熟了,只需要按一根手指头,只需要4~5个识别点就可以对比出来。每一次需要对比的时候,让人把手印按出来,两张纸对比就可以看出有没有不同了。
另外,古人认为“举头三尺有神明”,按下手印之后,一旦食言就会遭到神灵的惩罚,所以人们一旦按了手印就不敢轻易违反。比如说犯人在认罪时按了手印,就是承认了自己有罪,而那些被冤枉的人就算死他们也不会画押。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强迫画押的桥段,被强迫者总会说:“我是冤枉的,你们这样屈打成招,我就是死也不会放过你们的。”也可见古人对签字画押的理解与看重。
指纹识别真正的系统应用还是要到宋朝时期。大名鼎鼎的大宋提刑官宋慈,就曾在《洗冤录》一书中对于手指印有详细的研究,并且组织过大范围的指纹录入工作。
而在西方,相传是英国的一个驻南洋总督,发现当地中国人在签字画押的时候习惯性按手印,由此激发了他对指纹的兴趣。事实上,西方直到1981年之后才使用指纹辨别法来作为身份鉴定的主要方式,并逐渐发展成了现代指纹的识别技术。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有间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