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政变全过程!朱可夫在会议上掏出手枪,当众扣押贝利亚

2025年05月14日 14:46

转自:新世纪,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来源: 廖耀梅 

搜狐 2025-05-04

1953年6月,克里姆林宫内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铃声,打破了原本的宁静。随即,一批军官闯入了大门,目标直指当时苏联政权中地位仅次于斯大林的高官——贝利亚。苏联国防部副部长朱可夫迅速走上前,举枪控制住了贝利亚。贝利亚挣扎着,企图拿回自己的公文包,但立刻警觉到贝利亚可能藏有武器,他赶紧上前将贝利亚的双手按住,并将其强行押送进了监狱。这场剧变背后,正是赫鲁晓夫的精心策划与提前布局。

于1953年3月5日去世。临终前,苏共中央主席团任命了马林科夫为苏共中央主席,并指派贝利亚担任内务部部长和长。但在实际决策中,马林科夫并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决断力,而贝利亚逐渐掌握了实权,成为了苏联政坛的实际领导者。他推行了一系列广泛的改革措施,尤其在国内外政策上做出了深刻的改变。但这一切也未能延续太久,贝利亚仅在掌权百余天后便被捕入狱。

赫鲁晓夫迅速接管了政权,尽管贝利亚的一些政治行动和改革值得肯定,但在审判贝利亚时,却出现了众多严重的程序问题。例如,贝利亚的审判记录和判决书上没有他的签字、调查档案中缺乏贝利亚入狱时的照片,判决书和审查记录没有签字,甚至死亡认定和遗体火化的相关文件也没有。这些程序上的失误,在其他被告身上并未出现,这意味着贝利亚的审判过程充满了异常,显然有人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贝利亚的政治生涯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早在斯大林时代,贝利亚的势力便让斯大林产生了警觉。斯大林晚年身体虚弱,开始着手考虑未来继任者的选拔。贝利亚虽然有能力且果敢,但手段极端,特别是他在政治斗争中使用了大量的极端手段,导致了大量无辜者的死亡。斯大林因此对贝利亚产生了深深的警惕,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压制了贝利亚的权力。

1951年,贝利亚的亲信阿巴库莫夫被突然罢免,伊格纳捷夫接替了这一职务,并迅速展开了清洗行动,撤换了大量贝利亚提拔的官员。这一举措无疑是斯大林对贝利亚的权力打压,但贝利亚的政治势力依旧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推行了不少有益的政策,如反对个人崇拜、等,试图为自己的政治生涯重新塑造形象。然而,随着权力的膨胀,贝利亚逐渐掌握了和情报部门的控制权,令苏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心生忧虑,密谋对其进行权力制约。

赫鲁晓夫深知,单靠正常的政治手段无法与贝利亚抗衡,必须采取极端的措施。1953年6月26日,举行了一个会议,而这个会议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抓捕贝利亚。会议上,马林科夫的助手通过暗号指示他按响了电铃,但他因过于紧张没能成功按下。赫鲁晓夫趁机果断地按下了电铃,随即几名军官闯入,将贝利亚制伏。在场的气氛极为紧张,朱可夫将枪口抵在贝利亚头上,赫鲁晓夫则迅速按住了贝利亚的手,防止他反抗。

根据后来的资料,贝利亚被带到了莫斯科的一间秘密监禁地点,关押了六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他向看守他的古尔维奇少校一再表示自己是无辜的,并且承诺一旦被释放会报答他。最终,贝利亚被判处死刑,并在一次枪决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尸体随后被火化,贝利亚最终以极其耻辱的方式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尽管贝利亚因其诸多罪行备受指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政治上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在斯大林信任下,贝利亚在战争时期承担了重要职务,推动了苏联的军事生产,为苏联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便如此,贝利亚的许多政策举措仍然为他的政治生涯带来了负面影响。在他被捕后的“百日新政”虽然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这些政策却被他后来的敌人视为罪行的证据。

赫鲁晓夫上台后,许多政策延续了贝利亚的改革内容,这使得人们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和贝利亚的政治路线并无太大差异。赫鲁晓夫之所以铲除贝利亚,更多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和权力斗争。如果当时苏共中央允许贝利亚继续膨胀他的权力,苏联可能会陷入极大的政治危险。赫鲁晓夫的果断行动,虽然显得铁血残忍,但却是他作为政治人物所必需的手段。对于这场血腥,各位读者又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1]郑异凡.剪除贝利亚是赫鲁晓夫策动的一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2.3.25

[2]徐隆彬.斯大林逝世前后贝利亚命运的三部曲.潍坊学院学报.2002.2.25

[3]基·谢·莫斯卡连柯:《贝利亚是怎样被捕的?》.《国际共运史研究》1990年第4期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