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央草案出台?有人应景下手
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中共6月30日审议《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虽未公布通过稿,但网络流出一份“条例草案”,内容引发强烈关注。该草案表面上照搬中共党章与政治规矩,实则隐藏可能制衡总书记的机构设计,甚至暗示权力交接的过渡机制,令外界议论纷纷。但评论员今涛拍暗明确判断:该版本为“应景造假”,并非真实官方文件。
首先,该条例表述称“由常委或特邀高级干部担任召集人”,甚至“议事机构可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严重违反中共政治“总书记唯一召集人”的铁律。若属实,将打破中共现行的独裁集中制,形成集体协调、群体制衡的新格局,明显有违党章与《中委工作条例》的制度设计。
其次,草案提到“特邀退休中央领导同志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级干部”参与机构事务,令人联想到中共元老复出、干政有望。这种设想虽能“安抚元老”,但在党内话语体系中属于重大违规。此外,文件还写入“参会不得泄密,违者按党纪处理”“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等措辞,语言粗糙、生硬,并非党文化用语,明显露出“伪造”的痕迹。
从制度逻辑看,“议事机构具有对政治局议案提出异议的权力”与“需政治局重新审议”等说法也严重脱轨,逻辑混乱。中共的体制机制离不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但草案中所谓“协调政治局、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设定,已构成对总书记核心权力的结构性挑战。
不过,即便如此,草案之所以能“以假乱真”,是因其准确捕捉了中共政权目前的紧张氛围:习近平对内遭遇军队动荡、对外承压,党内各派对其连任后的高度集权多有不满。在此情势下,即便假文件,也成为观察体制变化、社会氛围的“准风向标”。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国务委员近期调研被视为信号释出。公安部长王小洪7月3日至4日在安徽调研,发言已不再使用“2442句型”;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也在7月4日调研中仅用空洞口号。这可能暗示高层文宣系统正在自我调降“个人崇拜调门”。
《中华网财经》此前文章曾列出正式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包括“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金融委员会”等,但网传版本却试图越级,混淆条线,借“议事机构”包装“另立中枢”,其真实目的极可疑。
作者认为,此类“条例草案”是造假者“应景出手”,目的是借政治局会议风头“带节奏”,内容严重偏离党章精神与体制结构。但它也反映出坊间对中共高层“失控感”的认知焦虑。
正如大陆网民所说:活着、看戏、等风来。
原文链接:新中央草案出台?有人应景下手(图),来源:阿波罗网王笃若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