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綜述 2

2012年09月07日 20:20

澳洲政治體制是聯邦制度,設立一個聯邦議會、六個州議會、兩個代表理事會(注:首都和北領地不是州)。國家元首為英國女王和女王的代表澳洲總督,後者依據行政委員會的意見處理政務。名義上,內閣施政必須總督批准才有法律效力,但聯邦政府和其內閣實際擁有大多數國家權利。

澳洲選舉是義務投票制,公民年滿十八周歲必須參与投票,原住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選民登記和投票。

議會有執政黨和反對黨,大黨為澳大利亞自由黨,國家黨和澳洲。2007年12月,工黨領袖擊敗前總理自由黨領袖霍華德贏得大選。贊成徹底脫離英聯邦獨立的聲音則來自兩個小黨-澳大利亞綠黨和澳洲民主黨。

政府架構

Government

澳洲聯邦的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和內閣制。現任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也是澳洲女王及澳洲國家元首。澳洲總督代表女王行使權力,有權解散國會,但實務上僅在總理建議下為之。歷史上最著名的憲政危機發生在1975年。

政府三大體系如下:

‧立法權:在聯邦議會(Parliament)。由上議院(The Senate)、下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組成。

‧ 行政權:在內閣。成員有總理、各部部長和各州州長。總督由內閣提名。

‧ 司法權:在最高法院和其他聯邦法院、州法院。

下議院目前共150個席位,基本以各個州人口數分配,實行單一選區制。下議院多數黨組成聯邦內閣,其黨魁為聯邦總理。

上議院具有立法審議權,上議院席位無關人口數,每州各12席,北方領地和首都特區各只2席,共76席。兩院每三年改選一次。下議員任期三年,上議員任期六年(注:首都和北方領地的上議員任期是三年),故後者每次只改選半數。

行政區劃

澳洲劃分為6州和2領地。

六州為:

‧ 新南威爾士州,(800,642 km2)首府

‧ 昆士蘭州,(1,730,648 km2)首府布里斯本

‧ 南,(983,482 km2)首府阿德萊德

‧ 塔斯馬尼亞州,(68,401 km2)首府霍巴特

,(227,416 km2)首府墨爾本

‧ 西澳大利亞州,(2,529,875 km2)首府柏斯

二領地是:

‧ 澳洲首都區,(2,358 km2)首府堪培拉

‧ 北領地,(1,349,129 km2)首府達爾文

首都特區位於堪培拉。堪培拉是在兩大城市墨爾本和悉尼相爭20年未果后,以地理位居兩城之中而被獲選為首都。

外交與軍事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Military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採取比較溫和的外交政策,在極力保持同美國、歐盟等其他西方國家盟友關係的同時,亦在1980年代開始后因為地理位置因素積極的拓展同東亞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關係,近年來與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韓以及中國交往密切。而作為英聯邦中的主要國家,澳洲政府是英聯邦論壇中的主要首腦成員國之一。但是,於2010年下半年,工黨新任領袖,現任總理茱莉亞·吉拉德上台後明確表示,澳大利亞適宜於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退位后,考慮改為共和制國家。

澳洲政府在其2004年的外交白皮書中表示:其基本外交的政策是重視澳洲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並藉助經貿互動促進與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近幾十年來,澳洲政府一直在致力於推進全球貿易的自由化發展,這亦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凱恩斯集團和亞太經合組織的形成。澳洲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並與美國簽署了澳美自由貿易協議(Australia – United States Free Trade Agreement),此外澳洲亦與紐西蘭簽訂有緊密經濟合作協議(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截止到2010年,澳洲政府與日本政府持續進行關於自由貿易和雙邊互信等一系列親密合作夥伴的談判,並簽訂多個雙邊自由貿易協議。澳洲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的親密盟友包括:英國、美國、德國、北約諸國和日本。

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之一,澳洲亦在多年來堅定致力於外交上的多邊主義,在聯合國和多個國際組織的援助計劃下,澳洲曾援過的發展中國家超過60個,2005年至2006年度的海外援助計劃更是超過了250億美元,但以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計算,這個數字略微顯得微不足道。1971年,澳洲與英國、紐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共同簽署五國聯防(FPDA)協議。通過該協議,澳洲與英國以及紐西蘭將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任何一方受到軍事滋擾時共同幫助防禦,澳洲通過該協議迅速的擴大了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並逐漸開始將自己的軍事以及經濟勢力擴展至東南亞地區,成為一個政治以及軍事上的多邊國家。

澳洲的正式軍隊統稱為澳洲國防軍(ADF),其中包括皇家澳洲空軍和皇家澳洲海軍,共有80,561名官兵在役(包括55,068名常規軍和25,493名預備役士兵),其中皇家澳洲海軍為現今太平洋地區整體實力最為強大的一隻海軍力量,所配備的柯林斯級潛艇為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柴電潛艇和紐澳軍團級巡防艦。皇家海軍於1940年代曾配備有墨爾本號航空母艦,該艦於1980年代退役。國防軍總司令人選經內閣提出,由總督委任,負責軍隊日常行動。而其他行政上的工作,則由國防部及其部長負責。

澳洲憲法一直將無核化視為其重要國策之一,不僅民用設施,在軍事領域亦禁止任何核動力發展;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實施這一計劃的西方大國。澳軍曾經參与過的大型戰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南戰爭、波斯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2010年-2011年澳洲的年度軍費開支為257億美元,在全球各國中排名第14位,但其只佔據全球軍費總支出的1.2%。澳洲國防軍在二戰後一直有參与聯合國維和部隊在世界各地的救災和各地武裝衝突的維和任務;截止2009年,大約有3,300名澳洲國防軍分佈在包括索羅門群島,阿富汗,東帝汶等12個國家和地區執行維和任務。

對外貿易

Foreign

Trade

澳大利亞為貿易強國,是世界十大農產品出口國和六大礦產資源出口國之一。小麥出口量高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出口商品有煤、黃金、鐵礦石、原油、天然氣、鋁礬土、牛肉、羊毛、小麥、糖、飲料等。主要進口商品有航空器材、藥物、通訊器材、轎車、原油、精鍊油和汽車配件等。澳大利亞的主要貿易對象有日本、美國、紐西蘭、德國、英國、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印度、中國、韓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其中,日本、美國、紐西蘭、中國、新加坡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經濟

Economy

綜述

澳大利亞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亦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口只有2,200萬的澳大利亞2010年創造了14,800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居全球第十三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達65,000美元,居全球第六位;人類發展指數雄踞世界第二名。澳大利亞是世界十大農產品出口國和六大礦產資源出口國之一。被稱作」騎在羊背上的、坐在礦車上的、手持麥穗的國家。」澳大利亞的商業和服務業也極為發達。此外,澳大利亞的旅游業也在全球名列前茅。

金融貨幣

Finance

澳洲四大金融集團是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澳盛銀行和聯邦銀行。澳洲的貨幣是澳幣,但最初是隨英國採用英鎊。後來發展自己的幣制──澳洲鎊,幣值同於英鎊。當時一鎊有20先令;一先令有12便士。因此每鎊有240便士。 1966年,澳洲推行十進位制,亦同時改革貨幣。當時已是十進位制的1美元約價值0.5英鎊,新的澳幣改為與美元作等值連結。一澳幣等於0.5舊澳洲鎊,即0.5英鎊。一澳幣有100分,因此每一澳分約等於1.2便士。2002年起,澳洲改革幣質,新紙幣內含膠質,不易破爛、耐用美觀;不同面值的紙幣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最先採用此設計的國家。2010年,澳幣正式取代瑞士法郎的國際地位,成為全球第五大流通貨幣。

工業

Industry

澳大利亞為南半球第一大工業國,工業十分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有採礦、冶金、鋼鐵、機械(主要為採礦機械)、化工、紡織、造船、食品、製藥等。採礦業為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工業部門。澳大利亞為世界最大的煙煤、鋁礬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此外,

礦產資源

Mineral Resources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有」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的美譽。鋁礬土、鉛、鎳、銀、鈾、鋅、鉭的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已探明的有經濟開採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53億噸,鐵礦砂146億噸,黑煤403億噸,褐煤300億噸,鉛2290萬噸,鎳2260萬噸,銀4.11萬噸,鉭40835噸,鋅4100萬噸,黃金5570噸。澳原油儲量2270億升,天然氣儲量2.2萬億立方米。

農、牧、漁業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澳大利亞的農業較為發達。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菜籽、棉花、蔗糖和水果等。澳盛產小麥,是世界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有」手持麥穗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有著發展畜牧業的優良條件:草原面積廣大;牲畜種族優良;交通運輸便利;食品工業發達。這些優良條件促使澳大利亞成為世界第一大羊毛和牛肉出口國。澳大利亞的綿羊數量長期在1億隻以上,人均達5隻,是世界上綿羊數量最多的國家,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澳大利亞漁業資源豐富,有3000多種鹹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生物,其中已進行商業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牡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