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邀老人來澳照顧孫女 半年不到竟被攆走

2016年12月09日 23:24

曾在亞特蘭大機場被遺棄的華裔老人張薰的故事,在美國華人社區引起熱議。一位和張薰女兒同校畢業的美籍華人寫下「嫁了洋老公還養爸媽不?」的文章,有網友評論說:「如果我父母要求過來跟我長住,我估計會被逼瘋,這不是贍不贍養的問題,而是可見的魚死網破。」

由於文中提出「把父母留在國內」的主張,這位名校畢業生也受到無數網友的攻擊。

在北京,就有不少這樣的特殊「空巢老人」。子女出國定居,他們留在故土。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並非出於子女「遺棄」,而是養老的「主動選擇」。

根據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中國華僑華人總數約為6000萬人,中國國際移民群體實際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體。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隋國輝說,「或許五年以後,將會迎來中國人養老困境的爆發期,無論是在海外的華人社會還是在國內」。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指出:「老人跟隨子女去海外養老,不是一個值得倡導的選擇。」

2016-12-10 00:00 來源: 世界日報


(圖片來源:網路)

對於已在海外跟隨子女生活的老人,她建議:最要緊的是保持經濟獨立;另外,一到海外就要和社區公共機構建立聯繫,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和社區同類老人建立聯繫,即使語言不通,也必須尋找到相當於中國鄰居這一角色的人交流。

這位常年從事社會保障研究的學者道出了海外養老之辯的本質所在——這是中國老年人「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和社會現實之間產生的不對等性,老人把一輩子積攢的所有資源以及心力都交付給子女,然而正是這種全盤託付,造成兩代人之間的倫理問題。

華人:跨國婚姻屢遇贍養問題

亞特蘭大華人被懷疑遺棄81歲老母,遭輿論譴責。不過自小華人社區的博士「小朵冷靜」在微博中指出:其實這不是個案。在的華人社區,這些遭子女嫌棄的華裔老人是一個沉默的群體。

據報導,小朵的母親在教會的華人社團做義工。這裏已成為不少隨子女來海外養老的中國老人唯一的「避風港」。

傅博永遠記得,不懂一句中文的女婿在白紙上畫圖示意,「今天晚上我下班回來之前,請你搬離這個房子」。

他說,子女在海外的老人和子女在國內其他城市的老人相比,最大的差異在於,當疾病襲來,老人通常會選擇去子女所在城市養老,而不會選擇出國。

傅博在老伴去世后,女兒邀她來悉尼照顧第三代。僅四個月,就爆發了數次家庭紛爭。紛爭,從食物開始。傅博買了臘肉、鹹鴨蛋,想要「換個口味」。女兒質問:「為什麼要買這種垃圾給孩子吃?你為什麼不能像local(當地人)那樣吃潔凈的東西?」

(圖片來源:網路)

在這個家庭,許多從中國進口的食物,彷彿都不合時宜。在傅博的記憶里,那幾個月,唯一讓全家都滿意的事,就是把家門前的野蘋果摘下做成蘋果派。

遭到女婿暗示性威脅后,她匆匆收拾行李向華人社工求助。不會說英語的她,在華人幫助下辦完所有手續,迅速回國。歸國之後,深居簡出。

而來自吉林的陳煥夫婦來教會時,也已是他們在悉尼的「最後一站」。兩年前,他們賣掉國內的房子,帶著大半輩子的積蓄投靠獨生女兒,然後花了300多萬元在悉尼買下。應女兒、女婿的要求,別墅寫上小夫妻的名字。可後來,他們到悉尼后疲於照料外孫,毫無機會住進別墅。再往後,他們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被「請」回國內。

在小朵看來,回國似乎並非華人老人最不幸的歸宿,受難的反倒是那些最終留下的。她說,「我觀察到中國人組建跨國婚姻家庭的,遇到代際贍養問題,幾乎都不樂觀。而夫妻雙方都為華人的,矛盾會緩和很多,因為都認同婚後大家庭的概念。」小朵已見過身邊幾十個案例。

最讓小朵覺得心痛的,是中國老人在海外遇到危機時,一般會因害怕家醜外揚而選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