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了」這出懸疑劇

2025年07月03日 11:20

來源: 自由時報

六月廿四日,新華社快訊:九月三日上午,將出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也在當天上午,習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沒幾天後,先是川普第一任內的佛林,繼而美國前駐百慕達大使史雷頓,分析權位不穩現象。而七一黨慶,「求是」照常發表習的「團結奮鬥是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當外界認為習近平到達權力頂峰,逆向傳聞卻隨之而來,相當反高潮。當然,表面一派和諧,不能完全排除,川普會欺敵,習近平也會耍詐。乃至,內部也接受妥協的藝術,習近平及其挑戰者處於階段性的「冷和」。

另,共同社報導:擬於九月三日閱兵,邀請川普參加並舉行「川習會」。而今年聯合國成立八十周年,美方也有意邀請習近平趁九月的紐約聯合國大會召開時訪問美國。假使這兩個行程或之一付諸實現,至少會比六月四日習近平在住所會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更具澄清效果。近年,整肅完政敵之後,習開始清洗自己提拔的高幹,尤其是解放軍高層將領,令人側目。起初,一般解讀為,習近平越來越天威難測。然而,逐漸有傳聞出現,習近平的國王人馬,搞不好是「被清洗」。難道,「習近平了」嗎?

六月底,馬英九海峽論壇、尋根行程,北京的統戰戲碼照演。馬在尾聲拋出「和平民主統一」:和平是「不要使用武力或者是武力的威脅」,民主就是要「尊重人民的意願」。他當場坦承,沒有按照幕僚準備的講稿念,如有不當請各位指教。潛台詞彷佛是:改這樣騙人,會不會比較有效?宋濤不客氣地馬上「訓示」:「台灣是兩岸的台灣,台灣的前途命運要由兩岸全體兒女來共同決定」,「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把兩岸關係發展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兩岸中國人的手中。」易言之,兩千三百萬人沒得決定、沒得選擇。賴總統「團結國家十講」,國台辦反斥「背離祖宗、背叛民族」。凡此預告了,不管有沒有習近平,不變應萬變。

中南海的權力之謎,旁觀者不清,不可完全信其有,也不宜完全信其無。習定於一尊與否,健康出狀況也好,不論真假虛實,從各種傳聞來看,不致改變中共,只是換了不同角色扮演。如果依舊是「一人專政」,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而若恢復集體領導、任期制,也不過就是回到「一黨專政」。別忘了,六四「中國人殺中國人」,背景也是集體領導。習近平棋逢對手,前任核心的勢力,應當不是局外人。「黨外無黨」,沒有其它組織足以填補空窗,中國政治演變還看不出會有新劇本。

對台灣而言,習若權力、健康有虞,則觀察重點無非是,其于中國對台政策有何影響。老實說,不能一廂情願,過度樂觀。因為,敵對台灣者,不僅僅是個人,而是整個體制。依中共的權力邏輯,習所建立的「新常態」,越過海峽中線、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取代者或分享者若由此戰略意圖退縮,乃至回到「舊常態」之不圖長進,必然有損領導威望。國家完全統一,中美世紀馬拉松,只能進不能退,任何挑戰習近平的人都知道是無上律令,中共沒有戈巴契夫的想象空間。中國威脅,台灣首當其衝,應更警戒北京突發事件。故而,賴政府必須密切留意動態,審慎評估相關訊息,並與友好國家共享情報,及早未雨綢繆。至於在野黨,為了反獨、反罷免而飲鴆止渴,盲目「相信習近平」,萬一在中共派系鬥爭站錯邊,將陷入裡外(兩岸)不是人的困境。

有煙必有火,無風不起浪。這些成語,適用於習近平權力、健康的傳聞嗎?新冠疫情期間,四通橋布條、白紙運動,透露了民怨不再吞忍。瓦斯味四溢的社會環境,正是「謠言無法止於智者」的溫床。闢謠式的新聞發布,總是刺激了從中尋找蛛絲馬跡的興趣。傳播者,從網紅式揣測升級至美國前駐外大使、前國安顧問,想必刺激而非冷卻聽者的好奇心。樹欲靜而風不止,令人完全不當一回事也難。當然,中國這個黑箱,極不容易一窺其內部奧妙。兩蔣時代的「匪情研究」,不少只是配合「反攻情勢大好」的政治宣傳。六四事件前後,死亡的傳聞,事後證明根本是無稽之談。七一過了,八一建軍節,又是一個觀察點。九月,「川習會」能不能成局?會不會有助揭開謎底?都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