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8萬在澳洲難生存!」 悉尼華男登上澳媒! 為了多賺錢 他竟然做了這件事……

2019年05月11日 17:21

來源:

去年澳洲政府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澳洲全職者收入平均每年為82,436澳元。

如果包括加班費和獎金,澳大利亞的平均收入為每年85,982澳元!

很多人表示:拖了後腿!

然而一位居住在悉尼的華男最近登上澳媒!

作為一名成功律師的他每年可賺取高達18萬澳幣!

但是他仍表示「這不足以在悉尼生存!」

澳洲生活壓力到底有多大?他道出了心酸……

01 悉尼華人律師年薪18萬澳幣!但仍表示壓力山大……

現年32歲的悉尼華人律師Samuel Li,養育著兩個孩子,並且還要還房貸。他表示,擁有一份副業是很有必要的。

據News報道稱,他的月薪在1.5萬澳幣左右,年薪為18萬澳元,這與律師的年薪相當,但生意好的時候,這個數字就會上升。

儘管作為一名管理人員,收入遠遠高於工資標準,但他和大多數人一樣,開始擔心自己的財務問題。

18個月前,他開始創立自己的媒體公司,而且他說:「公司業務獲得的收入已經超過了他作為一名律師的收入!」

「公司的日常工作非常穩定,但是當舉辦大型活動和大型贊助時,賺的就會更多!」

他表示:「我需要償還大筆的抵押貸款,有一份額外的收入對我來說非常重要!這樣我就可以非常自由,並且不用擔心律師的計時收費。」

不斷上升的生活壓力和停滯不前的薪資,讓受過良好教育及有能力的人都開始嘗試擁有多份工作。

「我認為這都是為了有一個更好的安全感,我不會僅依賴於某一種收入來源。」

副業給Li帶來了許多年輕人認為非常重要的東西——靈活性及在最壞情況下的B計劃。

「如果我出國,可能會去歐洲或中國,並保持寫作的習慣,這能讓我感覺更自由。」

去年,同時擁有兩份工作的人增長了3.3%,有上百萬澳人像Li一樣。如果這個數字繼續上升的話,同時擁有幾份工作可能會成為新的趨勢。

國際演講家及主持人Ruby Lee也是其中一員。18個月前她還是一名專職HR,現在她是一名全職的副業指導師,在她看來,擁有一份副業是一種大趨勢和未來!

在指導了全球數千名擁有副業的上班族后,她從中獲益數十萬澳元,Lee預測:「職業和副業在將來不會獨立開來,這兩者融合,將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展現我們能力的方式和一種謀生方式。」

但她還警告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如此。「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工作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但只有在需要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副業。雖說有副業是很棒,但可能也需要做出一定的犧牲,比如娛樂的時間。」

不僅如此,許許多多的有副業的人還擔心另一件事的發生!

Li表示:「你在工作上做的非常好,即時沒有搞砸任何事情,但是只要經濟出了問題,你可能就會被替代,丟掉了目前的工作。」

現在,許多千禧一代想創業也出於對未來的恐懼和擔憂,他們覺得這就像是一把火炬,可以把基業傳遞給下一代。

Li還開玩笑說道:「我現在開始讓我的5歲兒子學著賺錢了。」「弄一個小檸檬水攤,站在那裡沖大家笑一笑。」

02 澳洲首府城市生活成本加劇!40%澳人被迫身兼多職……

其實Samuel Li並不是個例。

據ABC News報道,由於生活成本不斷攀升,40%的澳洲人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所以打兩份工或身兼數職正在成為居住在首府城市人生活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有76.3萬人在從事第二份工作,其中大部分人來自我們最大、最繁華的首府城市。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上升,自2011年以來,該指數已上漲9.2%。

此外,第二份工作一般包括行政、衛生保健和社會援助、服務和零售業,而從事這些工作的一般都是年輕人居多。

隨著兼職工作的數量超過全職工作的數量,問題正在加劇。在某些情況下,人們被迫一周工作7天,完全沒有休息時間。

社會人口學家Mark McCrindle說,身兼數職已經成為增長最快的就業類別。他說:「因為有些工作無法負擔在大城市的生活費。悉尼和墨爾本的物價比較高,過去幾年,收入沒有改變,但是房價和生活成本卻在不斷上漲,這使得一部分不得不尋找其他的收入來源。」

McCrindle擔心雙工的興起會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我認為這對社會不健康,會導致家庭、社區和心理健康的崩潰。」

每周工作4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已經超過了70年代的水平(在1983年,每周工作38小時),

據統計,至少2/5的澳大利亞人每周工作超過40小時。

家住悉尼北部海灘的47歲的Mel Armstrong-Jones每周工作40多個小時,她同時擔任婚禮司儀、瑜伽教練和企業團隊建設專家三份工作。她表示,悉尼的高生活成本正迫使人們創造性地運用個人技能,並開始從事副業。「

以目前悉尼和墨爾本的生活成本來看,藝術工作者不可能靠單一工作謀生」。

03 小編結語

看完這篇文章,各位墨爾本悉尼的華人朋友們有沒有同感?目前的收入是否能承受當前的生活壓力呢?歡迎留言討論。

原文鏈接: 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