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英夫妻移民澳洲后,淪為社會底層!唯一不回國的理由竟是…

2019年09月25日 11:32

來源:加西周末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不是換一個地方,生活就會變得容易

近日,海外公眾號「一隻兔尾」在文章《移民故事:「拿到綠卡的第二天,我後悔了」》中,講述了兩名華人移民的故事。文章中的兩名主角移民后,一位從的精英階層跌到異國的底層,另一位從身無分文到逆天改命,一反一正,正好是兩派華人移民的縮影

先講講第一位吧。

主角一號是一名廣東爸爸。在出國之前,他在廣州有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用來收租。工作方面,他在一家公司做行政經理,和妻子女兒一家三口過著算得上優渥的生活。

那些來到北上廣奮鬥的年輕人,每天在地鐵上擠破頭,奮鬥一輩子的目標不過就是買棟房子。

而這些,他從一開始就擁有了。

然而,溫飽無虞后,人總是會有更多更高的追求。

廣東爸爸開始不滿於職場里的勾心鬥角,更越來越疲於應付複雜的社會關係。最終讓他下定決心的,是女兒的成長教育問題。

懷揣著憧憬,他帶著妻子女兒,離開廣州,來到

廣東爸爸趕上了好光景。那幾年,政策寬鬆,他們一家人沒用幾年就順利拿下了PR身份。

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不是換一個地方,生活就會變得容易

不管你在國內多麼風光,地位多高,只要移民,就相當於重新開始,像個新生兒一樣,從語言關開始攻克。

廣東爸爸說:「剛開始過的實在艱難,想買根蔥都不知道怎麼說,大多數時候只好做個啞巴。」

在國內公司當慣領導的廣東爸爸,一開始幻想著來到國際大都市悉尼,也能想以前一樣,在一家不錯的公司謀得美差,做個有頭有臉的小領導。

然而,他的夢想被現實打擊得渣都不剩。

廣東爸爸在中國的學歷,並不被澳洲承認,加之他沒有本地經驗,英文水平有限,別說領導了,就連做個小職員,都不夠格。

我的希望是逐漸破滅的。從白人公司的小領導,降到白人公司的小職員,再降到華人公司的小職員,最後乾脆賣苦力,只要能養家糊口就行。」廣東爸爸說著,言語中難掩心酸。

現在的廣東爸爸,在一家倉庫里做搬運工,全靠體力,不用動腦。在這之前,他已經做過海鮮送貨員、長途司機、還有建築工人。他說,自己已經好幾年沒有用電腦辦過工了。

唯一讓廣東爸爸感到稍許安慰的是,澳洲社會福利優厚,子女上學不愁,醫療免費。

在這裏,我女兒的人生會很快樂。雖然生活在底層,卻也得到了該有的尊嚴。當然,如果重選一次,我堅決不會移民,太苦了…」

廣東爸爸對移民的決定感到悔恨。但他只是千千萬萬移民中的一員,他的故事也只是無數種移民人生中的一種。

文章中的第二位主角,是一名來自中國十八線小城市的小鎮女人。移民后,小鎮女人完成了階級的跨越,徹底改變了命運。

如今在悉尼的小鎮女人,滿身的奢侈品大牌,挎著Gucci包包,開著高檔豪車,住著獨棟別墅 ,雇著全職保姆。

示意圖

沒有人能想到,小鎮女人當年剛來澳洲時,全身上下只有不到1000,花完就得睡大街。

「當初選擇來澳洲,也就是偶然的一個機會,想著來闖蕩一番,賺不了錢也權當是增長見識嘛,畢竟我飛機都沒坐過呀。」小鎮女人說。

小鎮女人沒有讓自己淪落到睡大街,她一到澳洲,就立刻開始拚命找工作,每天打3份工,全是只給現金的那種黑工

那時候,為了趕下一份工,小鎮女人常常連飯都顧不上吃,每天睡覺只能睡4個小時。

然而這還不是最艱難的部分。小鎮女人移民后遇到的最大挫折,是被同胞欺騙。她拚命工作兩年後,攢了一些錢。這時一個華人同胞說,想和她一起開店。小鎮女人被說服,把自己省吃儉用的錢全部交給對方,結果對方捲款跑路

苦苦打拚兩年,一夜重回身無分文的境地,小鎮女人曾想一死了之。

「說真的,那時候我每天腦子裡想的是死了算了,一了百了,活著太痛苦,太難了。」

示意圖

好在,已經嘗遍世間艱苦的小鎮女人,最終挺了過來,把苦難變成寶藏,從頭開始,打工,攢錢,開店。

如今,小鎮女人已經在悉尼開了兩家中餐館。生意火爆,供不應求。她現在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擴大自己的生意,賺更多的錢。

當被問及,如果人生有機會重來,是否還會移民,小鎮女人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來啊,選一百次都是要來的。」

「像我這樣的窮人家庭出身,一沒錢,二沒地位,三沒亮眼學歷,只有選擇來一個相對公平的地方生活,還有一絲衝破階層的機會。拼爹拼關係拼人脈,我一樣都沒有啊,只有到允許努力的公平之地,才是我的機會。」她說。

不論是廣東爸爸,還是小鎮女人,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不同的主角註定有不同的人生。選擇是自己做的,有句話叫做「腿比嘴誠實」。在哪裡生活都是自己的決定。希望所有移民海外的朋友都能不忘初心,得償所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