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律師夫婦2年詐騙1700萬澳元!買豪宅、過奢華生活…因意外懷孕被揭穿
來源:澳洲中學
墨爾本一對律師夫婦從僱主那裡詐騙了1700萬澳元,但因為他們還有兩個小女兒,法官竟然出於同情減輕了其刑期。
45歲的 Josie Gonzalez 被判入獄9年半,她利用虛假髮票收取律師費,包括從未聽說過該業務的大律師,欺騙其保險公司僱主長達2年多。
她的51歲丈夫 Alvaro 被判入獄7年半。
法院聽取了這對夫婦向 Dual 發送428張假髮票的陳述,他們聲稱這些發票都是用來支付法律費用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假髮票的數量也有所增加,總額度超過了1740萬澳元。
通過法院了解到,Gonzalez 女士是Dual的全國索賠服務經理,她將偽造的發票連同如何處理這些發票的指示轉發給了財務部,目的就是掩蓋欺詐行為。
空手套白狼的詐騙
2010年底,Gonzalez 女士在該事務所工作不久之後,Alvaro Gonzalez就創辦了一家名為 Jaag Lawyers 的律師事務所。
法院聽說這「僅是名義上的律師事務所」。
法院法官Paul Lacava在宣判時說:「既沒有辦公室,也沒有客戶。」
「這個律師所就是詐騙的一部分,唯一目的就是方便從Dual那裡行騙。」
法官 Paul Lacava 還表示,因為 Josie 和 Alvaro 都是律師,可謂知法犯法,其罪行是十分嚴重的。
從2011年5月到2014年6月,他們在「生活費」上的開銷將近47萬澳元。還在Kew購買了價值400多萬澳元的房子。
此外,他們向稅務局支付了550萬澳元以幫助實施他們的計劃,另外存有600萬澳元的定期存款。
事實上,這場騙局直到 Gonzalez 女士休產假時才被發現!
一名員工對這些發票產生了懷疑,於是對 Jaag Lawyers事務所進行審查,結果發現 Gonzalez 夫婦是公司的董事。
Paul Lacava 說:「我得出的結論是,你們靠行騙過上了很好的生活。」
公然狡辯
這對夫婦在雙重民事訴訟后償還了這筆錢。
在宣判時,法官 Paul Lacava 對Gonzalez 女士說:「償還的這筆錢並不能彌補你們所犯下的錯誤,也沒有為你們的行為進行道歉。」
在今年早些時候的審判中,Gonzalez女士曾試圖聲稱這些發票是合法的。
她表示,她已與Dual亞太區總裁 Damien Coates 達成協議,在 Dual 內部提供索賠服務,同時還提供法律服務。
後來法院得知,Damien Coates 認為存在利益衝突,所以拒絕了這一交易。
法官說對 Gonzalez 女士:「他尊重你的工作和職業道德。但由於你違背了信任,使得這起詐騙案能夠得逞的時間這麼長。」
法官稱Gonzalez 女士的證據「純屬無稽之談」
法官Paul Lacava 表示,Gonzalez 女士是「這起詐騙案的主謀」。
「你所提供的證據完全是一派胡言。在我看來,這就是捏造的謊言。」
法院還獲悉,她在22歲時就曾欺詐了另一位僱主,根據偽造的客戶申請表製作了總計2.4萬澳元的Myer代金券。
法官表示,這一違法行為與雙重欺詐之間存在「顯著的相似性」。
因為女兒們被減刑
在計算刑期時,法官考慮了這對夫婦擁有6歲和11歲的女兒。
他承認,讓她們的父母坐牢對孩子和需要他們照顧的大家庭成員來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他認為「一定程度上的仁慈」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對Gonzalez 女士而言。
Gonzalez 必須服滿至少7年刑期才能申請假釋,她丈夫則必須服滿5年才能申請假釋。
而她因為懷孕被揭穿詐騙,又因為可愛的女兒們又被減刑!
這就印證了中國一句老話: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所以啊,做人別作惡!
最後再提醒一下各位華人家長,在澳洲也有很多針對中國留學生及家長的騙局,目前已知的詐騙分子曾喬裝「中國的公安局」「澳大利亞稅務局」「中國大使館官員」「物流服務商」身份進行犯罪。
這些騙局包括騙子給受害者打電話或發簡訊聲稱對方因逃稅被通緝,為避免牢獄之災要立即付款;或有來自中國官方的包裹和信函,內容為對方在澳大利亞或海外參与犯罪活動等。
還有反覆要求受害者提供更多個人信息、威脅如果不配合將面臨遣返或逮捕、多位自稱是「中國公安局」的人與受害者聯繫、要求受害者僅通過微信和QQ等加密通訊軟體聯繫、逼迫受害者與親人斷絕聯繫而處於孤立狀態、逼迫受害者從家裡搬出並住進酒店等。
還有一類騙局,是騙子繼而聯繫受害者的家人聲稱綁架以勒索贖金。在這類騙局中,受害者都和騙子持續保持聯繫,卻沒有和有關部門、警方或所在地的中國使館聯繫。
澳大利亞聯邦警察局強調,澳大利亞政府及所屬部門不會在電話中要求民眾提供個人信息,也不會要求民眾「花錢消災」。中國官員不會在電話中就法律案件提供建議,或是要求在電話中驗證個人身份。此外,澳大利亞政府也不會在電話中要求民眾通過比特幣、iTunes、 Google Play和Steam等禮金卡、電子代金券或是電匯的方式來支付罰款。
如果接到疑似為詐騙的電話不要應答,也不要按簡訊要求回撥。如果民眾想要驗證接到的電話是否合法,應該掛掉電話,然後查詢號碼或到相關部門的官網確認所列出的聯繫電話號碼。注意務必要手動輸入號碼,不要貪方便按重撥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