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房價是被中國人炒高的?請注意!這5大誤區好多人還當作金科玉律
就目前的政府政策和市場大環境綜合考量,澳洲房產市場處在一個健康穩定的狀態下,長期風險微乎其微。在澳洲政府鼓勵生育和吸引外來移民的雙重刺激下,澳洲全國人口增長率逐年遞增。
誤區一:只關注自己熟悉的區域
來源: 華信地產
在高凈值人群尋找新興投資機遇的過程中,澳洲房產一直以其穩健和透明的優勢,穩居海外房產投資之首。但是,由於澳洲社會經濟與中國有非常大的差異,很多中國買家在投資澳洲房產中容易出現一些誤區,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自己有沒有走入這樣的誤區。
大部分中國投資者來到澳洲都是先租房,等到時機合適了再購買屬於自己的房子。所以到了購房的時候,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更願意關注自己熟悉或習慣的區域。
慣性的力量是強大的,但習慣不代表最適合,更不代表最好。如果執著于某一個區域,有可能導致遲遲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房子,結果荒廢很長的時間。
與其錯過最佳的入市時機,不如把眼光放廣闊一些,不必一味追求華人聚集的那幾個區。有些區也許人均收入更高,有些區也許生活更便利,還有些區也許政府重視程度更高,這些不那麼熟悉的區域或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誤區二:以自住的標準挑選投資房
在正常且健康的房產市場下購入的房子,不僅可以用於自住,還是安全高效的投資工具。澳洲房產市場與其他國家不同,具備了自身獨特的優勢,包括租金回報高、投入門檻低、可用於負扣稅、產權永久、沒有遺產稅等。
如果根據自身情況,選對了幾套潛力相對較大的房子,相信可以有很好的收益!一些投資者在諮詢的過程中會問,我的房子是買來自住的,希望能一步到位,該買在哪裡好?
房子的確是用來居住的,但是長期來看其投資屬性更為重要!我們買房不是為了被拴在某個地方,恰恰相反,是希望能通過投資房產而獲得財富自由,所以,以投資的標準挑選房產,才是最理性的方式。
澳洲是個「搬家之國」,人們搬家是常有的事。根據2016年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 20至29歲的澳洲年輕人中,三分之一的人每12個月更換一次地址,三分之二的人每5年搬一次家。
也就是說,大部分家庭在一個房子里居住的時間是五年,希望一步到位的想法與現實情況相去甚遠。
誤區三: 對交通工具的認識局限
我們都說在澳洲買房位置的選擇是最重要的,在選擇房產地點的時候,最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就是公共交通,但是有很多買家把眾多交通工具中的「火車」作為了單一的衡量標準,其他交通工具忽略不計,這樣其實是會錯過許多優質樓盤的。
澳洲的公共交通是火車、公交車、輕軌、輪渡共同配合形成的綜合網路,各種公共交通在便利度、舒適度和快捷度上各有千秋,隨著公交網路和時刻表管理的不斷完善,火車在某一方面上的絕對優勢越來越小。所以只要交通便利,不一定非得拘泥於某種公共交通的形式。
誤區四:總想等房價跌了再買
在批建量下降,住房量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未來的人口增長會使澳洲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走勢必然會有良好的表現。
也許目前在交易量下滑的時候可以有稍多一些選擇,買方市場的表現略微明顯,但在價格上還是很難撿到大便宜。對於那些預算不多,堅信房價會跌,卻錯過區域發展的最佳時機,未能成功投資的買家來說,可謂得不償失!
澳洲房產市場價格總體上揚的決定因素是供需關係和建築成本。人口的增長和土地、勞動力、建材價格的上漲,是帶動房地產市場升高的主要原因。
誤區五: 澳洲房價是中國人炒起來的
一些買家認為澳洲房價是「由中國人炒起來的」,這是片面而錯誤的觀點,澳洲本土買家才是澳洲房地產市場的主要購置群體,他們的投資分散在整個澳洲各個不同的城市和區域,他們購買新房的主要動力來源於投資和負扣稅。
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是我們華人更了解,且更願意關注中國人比較集中的區,比如學區或是富人區,從而造成了一種「周圍都是中國買家」的錯覺,是非常典型的「盲人摸象」現象。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