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曲線返澳,在泰國停留14天!順利抵澳后,才敢鬆口氣
來源: 紅星新聞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風險,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從2月1日起,所有從中國大陸出境或中轉來澳的非澳公民14天內不得入境。成都女生李同學(應當事人要求,為化名)去年12月底回國后,原計劃2月2日乘飛機回澳大利亞,政策宣布后,她的計劃全亂了。
為了回到墨爾本按時上學、順利畢業,慌亂了兩天後,她決定冒一次險。她計劃,去第三國停留14天,接著再飛澳大利亞。考察了三天,她買了成都飛泰國的機票,在那裡過了14天幾乎不出酒店的生活,伴隨著焦慮、緊張,她順利通過了澳大利亞海關。
2月22日下午,站在墨爾本機場里,李同學摸一下額頭,全是冷汗。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澳大利亞媒體報道,澳大利亞政府曾確認,2月21日和22日,有1477名中國學生通過類似的方式進入澳大利亞。
3月3日,是李同學回到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第11天。「這是一段很奇妙的經歷。」她說,下午4點過,她正開著車奔向第四家超市,「墨爾本這裏的居民在搶衛生紙了,我的紙也快用完了」。
年前回國
一切都和往常一樣
這一段經歷,要從去年12月說起。
12月的墨爾本還是夏天。「熱得很,30多度。」李同學說,她在墨爾本一所高校留學,已經是研二。而李同學的家在成都,人們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
考慮到新學年她就要面臨畢業,李同學本來並沒有打算回國過年。「但是奶奶要過生,我也要和家裡討論一下畢業后工作的事情。」最後,她還是買了2019年12月30日的機票,同時也把2月2日回墨爾本的機票買好了。
她記得,從墨爾本機場離開時,一切就和平常一樣,飛機上也是往常這個時候的樣子:多數是留學生,還有陪孩子上學的中國父母。10個多小時的飛行后,飛機在成都雙流機場落地,「早上6點的樣子,天還沒有亮」。回家的路上,天漸漸亮了,她印象里,天色有些陰沉。和李同學一起從墨爾本回來的,還有一位家在武漢的同學,「她的航班比我晚兩個小時出發」。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李同學出發的前一天,網上出現有關「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的信息;12月31日,據央視的報道,湖北省衛健委及武漢市委宣傳部消息,國家衛健委專家組31日上午已抵達武漢,正展開相關檢測核實工作。
準備囧途
「心裏懸吊吊的」
因為疫情的影響,李同學告訴紅星新聞,自己和母親回了德陽老家過年。
1月23日,武漢「封城」。大約也是這天,李同學收到了學校的郵件,「學校有專門的網頁,提供延期、簽證、從國外回來以及感覺不舒服該怎麼辦等信息。」一周后的1月31日,她注意到澳大利亞衛生部門《致從湖北省抵澳的高校學生及教職員工的信息》,其中有「我能否到高校上學」的詳細說明。還有兩天就是返校時間,李同學心裏還是忐忑不安,「擔心澳大利亞政府會出新政策」。
壞消息在2月1日下午傳來。李同學最先在留學中介的朋友圈裡看到,接著專門去澳大利亞政府官網上確認了消息:2月1日,澳大利亞政府表示,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傳播帶來的風險增加,決定採取有關臨時入境限制措施。根據該措施,從即日起,所有從中國大陸出境或中轉來澳的非澳公民14天內不得入境。
「當時心裏就涼了。」消息令李同學慌亂了兩天。首先是回不回的問題,「房租一直都在交,另外,如果一直無法回去,就得申請延期畢業了」。最後想清楚並決意要回澳大利亞后,新的問題出現了:怎麼回?李同學意識到,去往第三國並停留14天,應該是符合入境澳大利亞的條件的——「其實我也不確定是否可行,因為還沒有成功的案例」。
另外,李同學還有父母要面對。「我媽主要擔心長途出行,有感染的風險;我爸擔心澳大利亞的政策會出變化。我們在電話里大吵了一架。後來好歹說服了父母。」李同學告訴紅星新聞,父親在年前去外地出差,也是考慮到疫情防控,一直沒有回四川。
李同學說,自己考慮再三選擇了泰國,「落地簽15天,能滿足14天的要求;而且,我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真的被感染了,就在泰國接受治療」。
李同學的機票
下定決心后,2月5日,李同學買了從成都飛往泰國曼谷的機票,「2月7日出發,1300元」。她順便看了一眼從曼谷飛墨爾本的機票價格,只要3600元。因為不確定之後的情況,她暫時沒有買票,「心裏懸吊吊的」。
飛抵泰國
看到「武漢,我們將並肩作戰」標語
去酒店的路上,李同學看到,泰國街頭商場有「中國加油」「武漢,我們將並肩作戰」的標語,她心裏一暖,特意拍了下來;也有商場提醒:如果來自中國湖北並有發燒癥狀,請告知工作人員。
媽媽載著李同學去成都雙流機場的時候,是2月7日下午,天氣有些乾冷,路上車很少。機場高速有一處檢查點,「給我們量了體溫」。路上、機場,人們幾乎都戴上了口罩;進機場時,有工作人員會往每個行李上噴洒消毒水。李同學自己帶了10個口罩,「把更多的留給了媽媽」。她行李中還有兩瓶免洗的洗手液、兩包消毒濕巾,「照著15天的量準備的」。
在機艙里還要戴著KN95口罩,這是李同學以前沒有經歷過的。「我的口罩沒有呼吸閥,很悶,但是我害怕,不敢摘」。3個半小時的飛行后,飛機在曼谷機場降落。出泰國海關,又測了一次體溫,李同學注意到,機場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戴了口罩,普通人戴得並不多。
她記得,計程車司機也沒有特別的舉動,酒店入住時很順利。住下后,李同學給母親發了微信,報了個平安。
宅在泰國
「每一天都很焦慮」
李同學特意選了一家有健身房的酒店。按照她的計劃,在泰國的15天里盡量不出去,「晚點去酒店吃早餐,中午回房間休息,之後到健身房鍛煉,回去沖洗后就待在房間里,餓了吃酒店的晚餐。」為了補充零食和水,隔一天李同學準備短暫出趟門,「到酒店對面的便利店買」。
李同學宅在泰國的酒店,窗外的風景
酒店早餐還有另一個用途,「拍照發給媽媽,當做報平安」。酒店的晚餐,李同學就吃了兩天,「感覺有點貴」。接著,她又點了幾天外賣,「吃多了還是不行」。無奈,她只好出門,去距離酒店3分鐘腳程的商場覓食。
「我害怕,不敢走遠,也不敢去人多的店。」她告訴紅星新聞,盡量選擇人少的館子,點餐后就坐到角落裡,很快吃完,很快走回酒店。
「在泰國的每一天都很焦慮。」李同學說,那15天里,泰國還發生了兩次槍擊案。每天醒來,她都要看一下「丁香醫生」上國內新冠肺炎的數據。但令李同學煩惱的,還是各種面向澳大利亞華人的自媒體公眾號,「上面太多信息,一會出新的政策,一會溫馨提示——我已經盡量少關注公眾號了,但還是避免不了被『轟炸』」。每當看到,她都得去澳大利亞政府網站上確認,「翻看公文,然後安慰自己以官方文件為準」。
「各種各樣的傳言,傳說有人到了海關,還是沒被允許入境的。」站在非澳居民的通道里,李同學看到,90%都是年輕的中國人面孔,因為人數多,又臨時增加了一條通道。「大家手裡拿著好幾段行程的機票、酒店簽單、簽證、護照,臉上都很嚴肅。」李同學說,若在以前,只需要拿出護照就可以了。
其餘的時間里,李同學是網上的一名志願者,「幫著整理網上關於新冠肺炎的求助信息」。在泰國待了一周,「感覺情況差不多明朗了,我就準備買去墨爾本的機票。」這個時候,李同學看到,票價已漲到9000多元,「買得我肉疼,但之後幾天,又漲到了近1.3萬元」。
李同學提到,到泰國的第二天,她曾出了一次門去買口罩。在一家藥房買了一盒醫用外科口罩,「有50個,老闆說價格漲了,合人民幣200元」。
通過海關
「完完全全鬆了一口氣」
2月21日晚上7點半,李同學就搭車出發,距離飛機起飛,還有4個半小時,「想著,萬一出了問題,也有時間盤桓。」路上,她見證了曼谷的堵車,2個小時才到機場。
辦行李託運,李同學前面的留學生被要求出示了一堆證件、票據。輪到她時,確認機票、學生證等信息后順利拿到了登機牌,邊檢過得也很順利。接著登機,「和來泰國的時候不一樣,有人開始聊天了」。飛機上坐滿了,大多數是年輕華人面孔,「多數應是留學生」。
飛機上多數是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她所在那排只有兩個乘客,「本來我和他是挨著的,我們商量了一下,還是隔開坐」。
李同學去衛生間摘下了一次性口罩,換上KN95口罩。在座位上坐下時,她說自己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完成了60%了」。9個小時后,2月22日下午1點過,又見到墨爾本的藍天白雲,李同學知道,自己要面對澳大利亞海關。
「工作人員問了三個問題:何時離開中國、何時抵達泰國、是否在泰國停留14天。」李同學說,當時她很緊張,後面有個留學生一直看著她回答問題,「大概他也緊張」。很快,李同學被轉移到後面的工作區,在那裡,另一名職員繼續詢問了更多問題,「差不多的內容,但是更詳細了」。
直到這名職員將護照還給李同學,「我心裏才完完全全鬆了一口氣。」摸摸額頭,全是虛汗,她給母親發了條微信:順利通過海關。
「像一場夢」
在澳大利亞搶購衛生紙
李同學告訴紅星新聞,自己是同學里最早回去的。她的那位武漢的同學目前仍宅在家中,「她已經申請延期了」。
「算是一段很奇妙的經歷。」李同學說,回到墨爾本之後,她忙著處理租約、車以及保險的事情。3月9日就要開學,她告訴紅星新聞,學校承諾會給予由第三國返回澳大利亞的學生一定經濟補貼,「我也正在申請」。
3月3日下午,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李同學剛剛跑完第三家超市,正準備開車去往第四家超市,她的目標是衛生紙,「這裏的人們都在搶購」。回想起最近這三個月的經歷,李同學感嘆:「像一場夢。」
在排隊安檢、辦理登記牌的時候,「大家互相都隔了距離。」登機時也沒了往日的喧鬧,「都挺安靜」。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