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增288例!!揭秘墨爾本公屋封禁內情!! 現場多圖!8棟解封,1棟繼續封鎖! 內部居民爆料…

來源:

今日

確診新增288例!!

是自疫情爆發以來

維州疫情傳播最嚴重的一天

而華人群體最為關心的

9棟封鎖公屋

確診人數已增至158人!!

如今

該公屋中的華人怎麼樣了呢?

人們依然在持續關注…

01

八座公屋解除封鎖!唯一封鎖階段公屋內或將有四分之一居民感染!!

自上周六(7月4日)下午開始,維州州長安德魯斯宣布對墨爾本內西北區郵編地區為3031(Flemmington)和3051(North Melbourne)的九棟政府廉租房大樓實行全面出入限制,住在其中的約3000多居民被強行隔離。

BBC News

據ABC News今早報道,日前封鎖的九棟政府廉租房中,已經有八棟大樓全面解除了封鎖!

僅剩33 Alfred St公屋依然處於封鎖階段,並將繼續持續九天。

ABC News

據了解,該大樓內共有472戶住戶。截至周四,該公屋內已有53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首席衛生官布雷特 薩頓(Brett Sutton)警告稱,472名居民中有25%可能感染COVID-19。

大樓入口封閉

02

大樓緊鎖,警察嚴防,醫護人員頻繁出入

周三下午,澳洲網記者前往North Melbourne其中一棟封鎖公屋現場。

在記者的車輛即將駛入North Melbourne封鎖公屋區域附近,就可以看到沿路站滿了執行任務的警察,正在對過往車輛進行核查與交通指揮。

對於未進行申報的車輛,將不允許駛入該區域的社區活動中心(Community Center)。

公屋對面的區域,也有來自穆斯林社區的物資提供中心,來負責支援樓內的穆斯林居民。

在進出口的位置,也有墨爾本市議會的工作人員負責接收安排食物與物資給樓內的民眾。

一輛載著物資的Coles卡車,也在外頭待命。

這些物資被工作人員分包在購物袋中,一車一車地運往大樓門口。

據了解,這些食物中除了容易保存的罐頭之外,還包括新鮮的麵包等。

這些分裝好的食物由工作人員一包一包地帶到公屋內部,分發給樓內居民。

除了配送食物之外,更多的工作人員依然在嚴格執行「巡邏」任務。公屋周圍隨處可見巡邏的警察或警車。

除了警察,出現在眼前次數最多的便是醫護人員。記者趕到現場時,恰逢醫護人員輪班,部分輪休的醫護人員正帶著相關醫療用品登上維州衛生部(DHH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Victoria)大巴。

對於有醫療需求的病患,醫療團隊也進行了及時的幫助。

此外,和公屋內部居民相關的生活類工作也在有序的進行當中。可以看到,部分工作人員也在輔助著公屋內生活垃圾的處理。

同時,公屋外部也設有志願者簽到處。

沿途也能看到不少志願者或在工作崗位上提供幫助,或在空地上輪班休息。

總的來說,維州政府對於「封鎖」公屋的外部管控良好有序。多元文化社團對於來自各文化的居民也進行了即使、有效的援助與支持。

但在良好的管理秩序之下,為何大樓內部依然會有如此之高的傳染率呢?

03

揭秘公屋內部:洗衣房共用、不戴口罩!!

華人:不敢走出房間,良好的心態是對抗封鎖的解藥

為了解公屋內部的目前狀況,澳洲網記者聯繫到住在North Melbourne另一所曾被封鎖公屋內的80歲的獨居老人,陳前綉女士。

據陳女士分享,在大樓封鎖前的幾個小時,她收到了關於公屋即將封閉的簡訊,於是她立刻趕往附近超市購買生活必須品。

陳女士提供的簡訊圖片

當她從超市回到大樓的時,便看到公屋門口有警察在來回巡邏並進行人員盤查。當天晚上開始,門口便有警察寸步不離地把守。

陳女士提供從自家窗口拍攝的圖片

陳女士表示:「我非常支持政府的工作,為避免疫病的傳播,必須採取的措施。我很理解。」

同樣,1995年移居澳洲的85歲龔克慧也曾表示:「(封鎖)措施可以找到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阻止其擴散。這對我們自己和他人都是有益的。我誠懇地認為,許多人在認識到當前情況時並沒有規範自己的行為。」

85歲的龔克輝

平時熱愛跳舞的龔女士表示:「自從聖誕節慶祝活動取消后,華裔社區就沒有進行任何集體活動了。」

她說:「華裔居民們共享信息,互相照顧。自從媒體報道了我們被封鎖的消息后,那些微信群里的兄弟姐妹們立刻向我表示慰問。這很溫暖,也很有愛。

我的女兒們都非常關心我,但我告訴她們,"別擔心,我會儘力照顧好自己的。」

同樣,陳前綉女士的兒子、女兒在封樓時非常關心她的狀態。

陳女士向澳洲網記者分享了她在大樓封鎖期間的生活狀態。

陳女士分享大樓封鎖期間她的生活狀況 來自澳洲網 00:00 00:29

興趣廣泛的陳前綉並不會因為不能走出大樓而感覺無聊。陳女士熱愛烹飪,在封樓期間,經常會在家烘培西點。熱愛手工藝品的陳女士也製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

其中,有用絲襪和鐵絲做的花,也有用珠子串起來的瓶子或小動物。

雖然生活上依然很充實,但陳女士表示,進入大樓的工作人員都穿防護服,所以會感覺比較緊張,也不敢出房間。

「我的狀態還可以,就是壓力比較大,既然政府要封樓,說明樓里有病例, 感覺病毒離自己太近了。」

陳女士提供從自家窗口拍攝的圖片

同時,依然有很多地方陳女士表示十分擔心。最為重要的則是安全防範意識與消毒措施。

她表示,住在樓里人口密度比較大,十分建議各家住戶在大樓內活動時要戴好口罩。

此外,據澳洲網記者此前了解,目前,在每棟政府公屋內,各家住戶的衣物都集中在公共洗衣房清洗。這大大提升了交叉感染的機率!

對此,陳女士表示,自己不會使用公共洗衣房,但仍建議政府或相關人員可以在居民的公共區域,如走廊、電梯、公共洗衣房等地方進行消毒處理。

ABC News

同樣,她也希望政府為居民提供一些在家能消毒的用品。

在飲食方面,由於樓里住著來自不同的國家的居民,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習慣也不同、口味也不同。儘管政府不定期地為大樓內部居民提供了食品,但還是希望不要再提供熟食,可以儘可能提供原型食材。這樣,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自行加工。

SBS News

聽聞此消息,本周三(7月8日)一早,維州大型華人社會服務組織維州華人社團聯合會(簡稱:華聯會)便前往各大超市採買物資。當日下午14時許,華聯會便為這9棟大樓內的每戶華人家庭送去了食物。

在這次華聯會為華人送去的物資中,考慮到華人的飲食文化與飲食習慣,主要包括白菜、豆乾和水果等。這樣,可以讓大家在被迫無法出門的情況下吃到熟悉又可口的飯菜、得到必備營養元素。

華聯會主席蘇俊西希表示:「聽聞華人老人們都被怎麼吃送去的派、香腸卷這些東西,我們便特意選擇了一些華人喜歡的東西送了過去」。

「橘子,寓意著平平安安。」

維州華人社團聯合會的主席蘇俊希、常務副主席梁青、財務殷永生、秘書長黛安娜林、副公關王小月都在現場協助分發物資。

目前,陳女士所在大樓已經解封,但像大多數住在公屋的華人一樣,由於依然存在潛在風險,依然不敢外出。

陳女士向澳洲網記者分享解封后的心態與計劃 來自澳洲網 00:00 00:51

04

小編結語

據了解,這九棟被封鎖的政府廉租房中居住的大部分都是來自各文化的難民。而在這被困的130餘戶華人家庭中,多是獨居老人。

在實地拍攝、跟隨進行物資補給活動、以及與陳女士溝通時,小編不由得為被困大樓的獨獨居中國老人感到無奈。雖然子女擔憂,但依然無計可施。不過,據目前了解到的信息,部分大樓已經解禁,而老人們心態也十分良好,同時也在陸陸續續地得到了來自政府、華人社區的物資資助,以及親朋好友的關心與詢問。

如果有有能力的社區或組織,也希望可以盡一份力,為公屋內的華人、甚至是多元文化居民,送去一份關懷。

今天,維州確診暴增竟然超過280例!這個數值另所有人震驚!面對這樣愈演愈烈的疫情,我們唯一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最嚴格按照政府的要求進行隔離,最嚴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做好自身防護。唯有此,每個人才是在真正為控制疫情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