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澳洲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 澳表示「失望與費解」
來源:ABC中文
本篇內容為轉載/翻譯內容,僅代表原文作者或原媒體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今天上午,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自澳大利亞進口的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翰回應稱中國此舉「令人非常失望與費解」。
公告稱,商務部於2020年7月6日收到中國酒業協會(即申請人)代表中國葡萄酒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決定自8月18日起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傾銷調查期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這次的調查對象為「主要作為飲料酒供人消費的」,裝在2升及以下容器中的澳大利亞原產葡萄酒(Wines in containers holding 2 liters or less)。
根據有關規定,中國商務部可以採用問卷、抽樣、聽證會、現場核查等方式向有關利害關係方了解情況,進行調查。
本次調查自2020年8月18日起開始,通常應在2021年8月18日前結束調查,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2年2月18日。
此外,中國還告知澳大利亞,正在考慮應中方有關申請人的請求,對後者發起反補貼調查。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隨即發布公告,稱中國採取的措施「令人非常失望與費解」。
伯明翰表示,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確立了自己的地位,讓澳大利亞成為世界領先的葡萄酒生產地和出口地。
他同時表示,澳大利亞的葡萄酒質量好,因而在中國深受歡迎。而且,澳大利亞葡萄酒的出售價格不低於市場價,也沒有得到出口補貼。
「澳大利亞將全面參与中國的調查程序,有力證明沒有根據來支持[申請人]提出的主張。
「我們的政府將與澳大利亞葡萄酒業站在一起,維護該行業靠生產在世界各地需求旺盛的葡萄酒而獲得的誠信和來之不易的聲譽,」伯明翰說。
四個月前,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成競業在接受《澳大利亞金融評論》(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採訪時曾暗示,如果澳大利亞政府繼續推動對新冠疫情的獨立調查,中國公眾可能會抵制澳大利亞產品或決定未來不訪問澳大利亞。
國際政策智庫珀斯美亞研究中心(Perth USAsia Centre)的傑弗里·威爾遜(Jeffrey Wilson)表示,這是一種顯而易見的經濟脅迫。
「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的調查也是按照最近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反傾銷稅]的那種邏輯來開展的,即利用看似『技術性』的貿易手段來掩蓋本質為政治制裁的措施,」他說。
「今年四月,中國駐澳大使公開威脅要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實施此類制裁,讓人們太過於輕信這是對貿易政策的例行調查。」
威爾遜還警告說,若中國商務部認定澳大利亞葡萄酒業存在傾銷,並實施貿易制裁,該行業將遭到重創。
去年,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Wine Australia)首席執行官安德烈斯·克拉克(Andreas Clark)曾表示,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的增長至關重要。
該機構的數據則顯示,中國在2019年再次成為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取得大幅增長的地區,創下單個財政年內的最高紀錄,達12億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