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澳大利亞7所大學面臨破產風險,管理人員自願減薪20%
來源:搜狐
教育產業是澳大利亞排名第三的出口產業。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高校陷入財政危機。不少大學開始減薪、裁員,甚至變賣資產。新南威爾士大學表示,為了維持運營,所有管理人員自願減薪20%;皇家墨爾本大學和斯威本科技大學則宣布出售在墨爾本市區的樓產。
澳大利亞大學聯盟的最新預測,未來一段時間,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八所大學將裁減6700個工作崗位。目前澳大利亞有大約40所大學,有7所大學被認為面臨極高的破產風險,其中不乏一些澳大利亞頂級大學。為減輕疫情對高校的衝擊,澳大利亞政府將於9月份開闢留學生特別入境通道,第一批將允許300名國際留學生入境南澳大利亞州。
延伸閱讀:
少了中國留學生,澳大利亞會損失多少?
繼文旅部對澳大利亞發出旅遊警告,6月9日,教育部也對赴澳留學生髮出留學預警。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這一消息對本就受疫情影響的澳大利亞留學產業來說,又是一次打擊。
國際留學生為澳大利亞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據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2018-2019年度,國際教育對澳大利亞經濟貢獻為376億澳元(約合18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是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
其中,中國學生更是主力軍,據澳大利亞教育部數據,2019年中國內地在澳留學人數達26.1萬人,佔比27.3%,穩居第一。儘管相較於前幾年,中國留學生增長速度已逐漸放緩,但和位列第二的印度相比,人數仍高出近一倍。
相應地,中國學生也是澳大利亞國際教育方面的最大「金主」,貢獻了該國國際教育總收入的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部留學預警出台前,新冠疫情已經令澳大利亞教育業界對未來國際學生的入學情況感到悲觀。
澳大利亞高校聯盟首席執行官特里奧娜·傑克遜(Catriona Jackson)本月初曾警告,新冠疫情可能令澳大利亞留學產業在未來4年損失160億澳元(約合786億元人民幣)。
此外,澳大利亞政府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由於旅行禁令和簽證限制導致國際學生人數減少,2020年澳大利亞留學收入至少將下降30億澳元(約合147億元人民幣)。該報告還預測未來6個月內,澳大利亞高校將有2.1萬人失業,其中約7000人可能是與研究有關的學術人員。
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首席執行官凱利·沃克(Kylie Walker)直言,「澳大利亞比其他許多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更依賴國際學生的收入。」
中國對赴澳留學生髮出警告,無疑令澳大利亞留學產業雪上加霜,《悉尼先驅晨報》評論道:「這對澳大利亞一個關鍵的出口行業又是一次打擊。」
針對中國此次的留學預警,澳大利亞教育部長丹·特漢(Dan Tehan)表示,澳大利亞利亞尊重國際學生,不論他們的種族、宗教、民族或性別。
談及新冠疫情,丹·特漢又稱澳大利亞成功令疫情曲線變平緩,「這意味著對國際學生而言,我們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留學預警也令澳大利亞教育界感到擔憂。澳大利亞八校聯盟首席執行官維基·湯姆森(Vicki Thomson)坦言對此消息感到失望:「在這本已困難的時刻,這確實讓事情變得更加困難。」
湯普森說,期待能在澳大利亞政府的健康建議開放后,迎接留學生重返校園。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國際教育協會首席執行官霍尼伍德(Phil Honeywood)認為,現在判斷留學預警是否會破壞澳大利亞的教育業界還為時尚早,他相信中國家庭會通過口碑了解到澳大利亞是個「安全、受歡迎的留學國家」,也相信當前兩國關係面臨的挑戰會得到解決。
過去數月來,澳大利亞媒體已多次曝光因新冠疫情針對華裔乃至亞裔的種族歧視現象。
針對這一情況,文化和旅遊部已於6月5日對澳大利亞發出旅遊警告: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文化和旅遊部提醒中國遊客切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6月8日回應此事表示,中方有關部門發布赴澳旅行提醒當然有充分事實依據。過去一段時間來,澳國內針對中國、華人乃至亞裔的歧視現象層出不窮,澳媒體上有大量報道。比如,一些澳政客和媒體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相關閱讀:「中國病毒」實為「中共病毒」】」,惡毒篡改中國國旗、國徽圖案;很多在澳華人華僑遭受言語侮辱甚至圍攻傷害;一些華人和亞裔家庭財產遭到破壞,華人和亞裔在日常工作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等。
華春瑩強調,中國政府一向本著負責任的態度,提醒中國公民妥善安排出行計劃,做好自身安全防護。我們也奉勸澳大利亞方面正視問題,採取切實措施維護和保障在澳中國公民的安全和權益。
澳大利亞留學生簽證申請量驟降,中國學生申請減少20%
據1688 澳 洲 新 聞 網報道,澳大利亞留學生簽證申請數量驟降逾三分之一,人們越來越擔心該行業或需要長達5年的時間才能復甦。
聯邦政府數據顯示,在2019-2020財年,來自中國學生的簽證申請減少了20%,總體減少了33.5%。來自尼泊爾的簽證申請減少了61%,來自印度的申請減少47%。
在COVID-19限制措施實施期間,澳大利亞每年價值400億澳元的留學生產業將面臨進一步壓力。
報道稱,規模較小的大學和私立職業教育培訓機構預計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因為它們更依賴於來自印度和尼泊爾的學生。包括悉尼科技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在內的大型高校則更依賴中國留學生。
墨爾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名譽教授拉金斯(Frank Larkins)表示,學生申請簽證到抵澳通常需要12到18個月的時間。「這真的很嚴重。」他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將影響到大學在2021年和2022年的情況。」
拉金斯教授還發表了一份新報告,顯示大學研究經費的一半以上來自留學生學費。他說,大學可能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才能恢復。
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的一位女發言人說,「內政部體現的數字與2020年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留學生海外申請減少的情況是一致的。」
她說,聯邦政府本月宣布將恢復處理海外學生簽證的申請,UNSW表示歡迎。
查爾斯史都華大學(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的一位女發言人表示,留學生簽證申請的變化「是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之一」,留學生市場在2025年之前可能無法完全恢復。
伍倫貢大學(Wollongong University)(全球戰略)校長弗里諾(Alex Frino)教授表示,留學生人數下降是政府決定停止海外簽證處理的結果。
悉尼科技大學校長瓦特(Iain Watt)表示,申請人數在疫情暴發前經歷了5年的增長後有所減少。他說,「在COVID產生影響之前,市場曾出現過一次小幅修正。」
Universities Australia首席執行官卡傑克遜(Catriona Jackson)表示,在疫情期間,留學生人數的減少是可以預料的。
澳大利亞國際教育協會首席執行官霍尼伍德(Phil Honeywood)稱,政府數據意味著,澳大利亞將面臨一個風險,即留學生流向已開放邊境的英國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