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及政要回應中共:發展與台關係 進一步團結民主世界

2021年08月12日 7:36

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 Gitanas Nausėda(瑙塞達臉書)

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 Gitanas Nausėda(瑙塞達臉書)

希望之聲2021年8月11日】(希望之聲記者李靜蘭綜合報導)

立陶宛允許以「」名義設立為此惱怒,昨日(8月10日)宣布駐立陶宛,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大使。根據立陶宛外交部昨天首次發布、今天更新的聲明,立陶宛外交部對中方的這項舉措感到遺憾,並重申,立陶宛決意在「一個中國政策」下追求與台灣的互惠關係,一如歐盟(EU)及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昨日表示,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發展關係。

立陶宛總統:我們有權自行決定與哪一國發展關係

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 Gitanas Nausėda(維基百科)
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 Gitanas Nausėda(維基百科)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昨日表示,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發展關係,缺乏相互尊重的國與國關係無法被接受。

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昨日對「波羅的海通訊社」(Baltic News Service, BNS )說,立陶宛1991年與北京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后,就實行「一中政策」至今。但他強調,立陶宛與北京的關係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否則「對話」變成單方下最後通牒,「這在國際關係無法被接受」。

瑙塞達並表示,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立陶宛可在不違反國際義務的前提下,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或地區在經濟及文化領域發展關係。

瑙塞達說,立陶宛與中(共)國仍有發展政治、經濟及文化雙邊關係的潛力。他希望能改變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的決定。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有權與台灣及印太地區其他國家建立經濟關係

立陶宛外交部長格比亞魯斯·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維基百科)
立陶宛外交部長格比亞魯斯·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維基百科)

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今天表示,中共決定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共)國大使,令人遺憾;立陶宛方面「並未做錯任何事」,希望立陶宛與北京雙方大使能儘快恢復工作。

藍斯柏吉斯強調,其他國家也允許台灣在境內設立代表處,但這並未導致中共召回大使。他指出,昨天與北京的外交風波「令人失望」,甚至「令人無法接受」,但這不意味雙方將關閉大使館或斷絕外交關係。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昨天告訴當地媒體,立陶宛有權與台灣及印太地區其他國家建立經濟關係。除了台灣,立陶宛即將在南韓、設處,明年則是在新加坡。

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不會放棄在台灣設立經貿代表處的計劃

圖: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維基百科)
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維基百科)

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強調,立陶宛不會放棄在台灣設立經貿代表處的計劃。

她昨天也指出,立陶宛力求與所有國家建立平等關係,經濟政策則必須持續以追求市場多元化為目標,以便為立陶宛企業界創造更多機會。

阿爾莫奈特強調,立陶宛將是全球在台灣有經貿或商務代表處的67個國家之一;立陶宛「不打算放棄相關計劃」。

她最近也提到,期待立陶宛即將在台灣、南韓等地設立的代表處有助立陶宛業界確保更多晶片來源,並發展長期夥伴關係。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回應中方的最好方式就是進一步團結世界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維基百科)

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昨天表示,立陶宛想要的是平等的雙邊關係。對於立陶宛被「懲罰」,他認為「我們完全不需要在意」,因為立陶宛正與北京周邊及區域內科技最進步的國家發展關係,包括印度、、新加坡及台灣。

他指出,立陶宛回應中方的最好方式就是進一步團結世界、強化與的關係,以及積極為業界開拓穩定的新市場,而不執著于經濟綁政治的極權政體市場。

美國歐盟支持立陶宛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昨天表示,美國與北約(NATO)盟友立陶宛站在一起,譴責北京的報復性作為。對於歐洲夥伴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抵抗北京行徑的決定,美國給予絕對的支持。美國支持其他國家與台灣交往。

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發言人馬斯拉里(Nabila Massrali)昨天指出,歐盟不認為在台灣、或是台灣前來歐洲設代表處違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她表示,中方與歐盟成員國的雙邊關係不可避免會影響歐中整體關係;歐盟對中方的行為表示遺憾,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背景:

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台灣)並未承認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是蘇聯的一部分,立陶宛人對此感念至今。

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從蘇聯獨立。

1991年9月與中共建交。

2019年香港爆發的「」運動。當時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也有聲援反送中的集會,卻遭中共大使館策動群眾蓄意鬧場,自此立陶宛政府和民間便對中共產生警覺、反感。

今年5月立陶宛除了和國際社會一樣同聲譴責中共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種族滅絕行徑外,並率先退出中共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

今年6月底,立陶宛宣布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相關閱讀:紀錄片:恐怖的疫苗真相之謎】,也成為第一個捐贈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給台灣的歐盟國家。

今年7月,立陶宛進一步宣布在今年秋天與台灣互設代表處。

今年8月10日,立陶宛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中共為此惱怒,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共)國大使。對此,立陶宛政府與國會議員均表達堅定與台灣發展進一步關係的態度。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原文鏈接:立陶宛總統及政要回應中共:發展與台關係 進一步團結民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