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A新規目標:讓澳人買房借款能力降低5%

2021年10月08日 10:10

金管局主席Wayne Byres:「金融穩定的中期風險正在積聚。」圖: Alex Ellinghausen

金融監管機構已採取行動,為房地產市場降溫,提高了銀行用於評估貸款的「償還能力緩衝」,並表示將使一般借款人的最大借貸能力降低約5%。

金管局已致函各銀行,要求將緩衝利率提高0.5個百分點,從2.5%提高至3%。此外,還會評估借款人是否有能力根據緩衝利率償還貸款,以確保他們在未來能夠承受更高的利率。

金管局表示,此舉將對整體房貸增長產生「相當溫和」的影響,並只適用於新的借款人。

金管局決定不實施之前被認為可能推出的債務收入比限制,並指這些限制將「在操作上非常複雜,難以持續實施」,並可能導致一些借款人的利率上升。

金管局決定調整緩衝利率而不是利率「下限」,因為調整「下限」將對自住買家產生更大的影響。

金管局要求銀行根據「下限」利率或現有利率加上緩衝利率(兩者中較高者)來評估客戶償還貸款的能力。金管局之前曾設定下限利率,但在2019年將責任交還給銀行。

首席執行官Matt Comyn呼籲調整利率下限,而財長Josh Frydenberg支持金管局的干預,稱其有「一系列可用的工具」后,對政府將限制貸款的預期逐漸增強。

澳央行周二表示,必須維持貸款標準和適當的償還房貸能力緩衝。金管局表示,針對緩衝,而非利率下限等其他措施,將能更有效地限制投資者借貸。

影響投資者

金管局表示,緩衝措施的調整不一定涵蓋所有貸款評估,因為部分貸款的下限利率將更高。這種緩衝更有可能出現在投資物業貸款,利率通常會比自住買家更高,特別是如果他們以只付利息方式借款。

更高的緩衝不會擴大到非銀行貸款機構,因為金管局表示,他們的房貸水平影響不大。只有在非銀行機構的行為「嚴重加劇澳大利亞金融體系的不穩定風險」的情況下,金管局才能實施相關規定。金管局表示,「目前認為沒有針對非銀行機構推出政策的理由」。

金管局主席Wayne Byres指出,此舉旨在加強金融體系的穩定性,確保借款人能夠有能力負擔目前和未來的債務水平。

Byr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儘管銀行體系資本充足,貸款標準整體保持良好,但負債纍纍的借款人比例上升,以及家庭整體槓桿率上升,意味著金融穩定面臨的中期風險正在累積。」

Byres說:「在6月季度,逾五分之一的新增貸款是借款人收入的6倍以上。從總體水平來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房貸增長將超過家庭收入增長。」

「隨著全國各地城市開始解封,經濟預計將反彈,因此有必要制定更嚴格的還貸標準,以平衡風險。」

金管局向貸款機構表示,預計將評估新借款人以高於貸款產品利率至少3個百分點的利率償還貸款的能力。相比之下,目前常用的緩衝為2.5個百分點。

早在今年3月,債務收入比較高的借款人比例已受到關注,因為在全國房價上漲20%后,買家希望通過更多的貸款來買房。

Evans and Partners分析師Matthew Wilson批評有關措施軟弱無力,突顯出監管機構承認其影響有限,稱「為時已晚」。

Wilson在給客戶的一份簡報中表示: 「因為假設的緩衝很容易捏造,這是銀行最喜歡的做法。」

Wilson說:「債務收入比6倍以上的情況顯然更為嚴重,但銀行沒有這方面的數據去實施有關措施,而且在抑制貸款規模和房價方面過於有效。」

Comyn在不到兩周前的一次議會聽證會上表示,監管機構應迅速採取行動,防止問題失控。「如果我們看看過去12個月的簡單數據和相對增長率,我對剛過去的這段時間並不擔心。但就住房債務增加和房價上漲而言,我們越來越擔心。

金管局表示,採取有關措施是為了保護房貸標準,並不是為了針對房價水平。「相反,金管局的目標是確保房貸是以審慎的方式審批,借款人在各種情況下都有能力償還債務。」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房匯,風平浪靜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