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澳洲國運的「王牌」危險了!?

2022年07月16日 18:35

國際局勢風雲起伏,國際場合長袖善舞。

澳美同盟、澳中緩和、澳新互動、印太關注。

這一切的背後都有著澳洲手中的「諸多王牌」作為有力支撐。

可是近一年來,澳洲手裡的一張「王牌」成色正在發生變化。

「金礦石」價格暴跌

去年這個時候,鐵礦石價格一路大漲。

一度達到歷史最高點230.59美元/噸。

可是價格高企並非代表產能的放量增長,鐵礦石價格極大偏離供需基本面,且隨著全球金融資本的大舉湧入,一時間「瘋狂的石頭」讓人直呼高攀不起。

然而,僅一年光景,鐵礦石價格一落千丈,今非昔比,換了人間。

昨日,新加坡交易所鐵礦石價格遭遇重創,盤中失守100美元/噸關口。

相較去年高點大跌一半不說,更是創出今年的年內新低。

全球已從疫情之中逐漸恢復,那麼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鐵礦石價格的暴跌?

鐵礦石價格暴跌背後的原因

罪魁禍首還是在美聯儲。

當前影響鐵礦石價格的主因在於美聯儲大幅加息的市場空頭氛圍。

美元指數與關乎鐵礦石定價的普氏指數有著聯動相關性。

具體來看,美元指數上漲,鐵礦石價格下跌。

所以,一旦美聯儲大幅加息成事實,那麼鐵礦石價格將迎來重大利空!

除去政策面因數,供需面也對鐵礦石價格進一步施壓。

最為鐵礦石的直接下游產品,鋼材價格高位下挫,已經證明全球粗鋼消費見頂的預期,從全球除外日均粗鋼產量及生鐵產量走勢可以看出,整體產量顯著下降發出了需求減弱的信號。

疊加原料價格高位,導致鋼廠利潤迅速收縮,倒逼鋼廠減產。所以,鐵礦石作為全球定價以及流通的主要品種,價格必定進一步承壓。

然而鐵礦石價格的波動起伏僅僅只是一個表現,背後實則是國際政治經濟的角力與沉浮。

中國因素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耗國,鋼鐵行業每年消耗約70%的全球鐵礦石產量,而這其中鐵礦石供應大頭就是澳洲。

近期,中國在鐵礦石領域的諸多布局已挑動敏感神經。

中國鐵礦石國有集團呼之欲出

中國一直以來缺乏對澳洲鐵礦石的議價能力。

此前代表中國談判的中鋼協一直試圖爭取更多的主動權與話語權,但由於中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不足,未能形成有效的集體行動,致使中方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涉及胡士泰 (Stern Hu)

此後,力拓胡士泰案以及日韓澳洲合作,使得長協機制徹底崩潰。

12年後,中國捲土重來。

近期,中國即將成立一家新的國有集團,該集團將控制中國所有的鍊鋼原料進口。

新實體將通過批量採購來確保降低鐵礦石價格。該項目還尋求提升中國國內鐵礦石產量,並組織對海外礦藏開展更大規模投資。

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國積極布局上遊資源領域。在國際關係緊張加劇之際,整合行業企業,一致發聲,有利於提升中國在鐵礦石領域的話語權以及議價能力。

多渠道布局

中國過度依賴澳洲鐵礦石資源,即是澳洲優勢,又是中國的風險。

近兩年儘管中澳關係急轉而下,但是鐵礦石領域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澳洲及主要礦產巨頭。

所以,中國積極拓寬渠道,廣布局。

一方面,中國增加購買巴西產品來降低對澳鐵礦石的依賴。同時中國還支持一家聯合企業開發幾內亞的鐵礦石。雖然項目的基礎設施成本將達150億美元,需數年才能建成,但有關方面料將很快達成開發協議。

這不是沒有先例。

在1971年至1980年,日本大力投資了10家礦企(4家,巴西6家),大量的資金流入巴西,並支持當地採礦商,同時日本政府允許日本在短期內將需求轉移到巴西。

這使得日本成功減少對澳洲鐵礦石供應的依賴,並扶持了巴西鐵礦石廠商的實力,進一步限制了澳洲礦企的議價實力。

供需大調整

眾所周知,鋼鐵用得最多的是基建和房地產。

放眼近兩年中國的基建市場,基建市場的投入是相對較低的,而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也並不景氣,這最終的結果就是鋼材需求量的減少,直接帶動鐵礦石需求量的減少。

中國房地產行業整體的放緩以及經濟結構性調整勢必會推動鐵礦石的價格進一步下跌。

人民幣國際化

美國通脹爆表,美元更是逆天波動。

近期歐元兌美元的走勢著實害苦了一眾外貿企業。

天然有利環境使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正「悄無聲息」的加速推進!

早在2020年,為了更方便的把鐵礦石賣給中國,澳洲礦企就與中國多個企業陸續達成協議,鐵礦石交易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

此後不久,全球鐵礦石三巨頭均已在對華鐵礦石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上周,從澳洲黑德蘭港出發的必和必拓首船港口人民幣貿易鐵礦石更是靠泊日照港。

人民幣鐵礦石貿易的推出標志著這家澳洲最大上市公司向中國市場靠攏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平衡了美國高通脹引發的美元可能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同時,海外礦企對港口現貨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有助於人民幣在大宗商品結算中的更廣泛應用,並減少美元使用,以應對中國鋼鐵企業匯率大幅波動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

必和必拓總裁表示, 「鐵礦石美元銷售和港口人民幣現貨市場各具特點和優勢,可以互補共存。期待與關鍵利益相關方一道,攜手開發基於行業需求的市場解決方案,推動美元銷售和港口人民幣現貨兩個渠道的透明和公平的市場參与。」

多從因素導致鐵礦石價格從去年高位跳水下跌。作為澳洲手中的「王牌」,這必定牽一髮而動全身!

對澳洲影響

稅收 – 福利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中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澳洲鐵礦石供應方無法轉向任何其他市場。

正是有了鐵礦石的支撐,使得澳洲的貿易順差近兩年屢創新高。

考慮到鐵礦石在份額中所佔的巨大比重,其價格的暴跌不是任何其他礦種收入的增加可以抵消的,所以鐵礦石價格下跌勢必會引發重大損失,從而進一步拖累澳洲整體經濟走勢。

重要出口領域受挫,將直接影響澳洲稅收收入,從而對國民福利領域的撥款產生負面影響。

澳元作為典型的大宗商品型貨幣收到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直接影響。

鐵礦石價格的大幅下跌對澳元來說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不利因素。

可預見性的鐵礦石價格走低,將會使得澳元走勢進一步承壓。

澳元的漲跌同時也會聯動其它大宗商品和農產品出口的變化。

所以,鐵礦石價格波動牽一髮而動全身!

結語

在澳洲,人們常說:手中有礦,心中不慌。

此前,不論風雲如何變化,都從礦業中賺得盆滿缽滿,稱為躺贏也不為過。不僅經濟獲利,礦產資源更是澳洲手中的一張政治牌。

可是隨著鐵礦石價格暴跌,大客戶(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澳洲要注意了!

對澳洲而言即是機遇又是挑戰。

從長遠來看,若澳洲努力尋找替代市場,例如印度、東南亞國家,且隨著這些國家高速發展,那麼澳洲或許能在數十年間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並持續從中受益。

反之,中國在非洲礦地成功推動大範圍基建建設,那麼一旦基建建成,中國甚至無需向澳洲示意,澳洲自己就會意識到這個殘酷的事實並做出讓步。

所以,戰略機遇期,可遇而不可求!

錯過了,想要再彌補就要花更大的力氣、更多的時間。

你覺得呢?

*以上內容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指點山河對內容或做細微刪改,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