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後 國際奧委會通過人權戰略框架
2022年09月10日 10:24
國際奧委會(IOC)周五通過了關於發展奧運活動的「人權戰略框架」,不過,北京冬奧會落幕已經好幾個月,這份國際奧委會的人權戰略才走完長達一年多的審議過程,對奧林匹克賽事的主辦國在包括人權紀錄、歧視與公民自由程度的相關要求訂出標準。
美聯社9日報道,這份50頁的奧林匹克文件是以聯合國的相關指引為原則,而奧林匹克人權戰略框架,緊跟在聯合國有關《新疆人權報告》出爐之後。
報道說,這份人權戰略框架將根本改變國際奧委會的實際運作,確保未來推動奧林匹克相關活動時,也能保障尊重人權。
人權劣跡斑斑的國家能得到奧運活動主辦權,中國可能不會是最後一個國家。
報道提到,沙烏地阿拉伯對有朝一日主辦奧運會有堅定的信念,當被問到這份人權戰略框架將如何影響2034年的奧運主辦國挑選,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仍然非常堅持,奧委會是運動機構,不是什麼都管的「世界政府」。
他說,「我們要談論哪些國家?屆時,這些國家的人權情況將如何?現在都只是猜測,不好說。」
報道提到,在經歷北京冬奧會的爭議動蕩后,未來十多年,國際奧委會將有比較平靜的發展,包括法國、義大利、美國和澳大利亞是未來十多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國。
這分新出爐的人權發展戰略框架中,國際奧委會還側重關於確保安全和包容的體育運動,包括跨性別運動員。
責編:鄭崇生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RFA,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