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求助!在澳洲,做本地人伴郎自付$1000多正常嗎?網友:看完,不正常
親愛的讀者們,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參加朋友婚禮的故事。它引發了人們對於友誼和經濟預算之間平衡的思考。
(圖源:網路)
首先,我們都知道婚禮是一個重要的人生儀式,它承載著新人對彼此的承諾和祝福。在西方文化中,伴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在婚禮中扮演著協助新郎的角色,給予力量和支持。因此,成為一位伴郎通常被視為一種榮譽和責任。
但是,澳洲一對情侶卻在參加朋友婚禮時遇到了「困難」。
一位華人小姐姐在社媒發帖稱,有澳洲朋友結婚,對象被叫去做了伴郎。這位朋友的婚禮地點選在了Sky High附近的山區,交通不便,他們租了一間七房的Airbnb供伴郎們住宿兩晚,並要求大家穿他指定的定製西服。然而,由於新人經濟緊張,他們希望伴郎們能夠自行承擔住宿和定製西服的費用,大概為1300多刀,而且由於婚禮安排在周四,這意味著這位華人小姐姐和對象需要請兩天假期。
小姐姐表示,作為朋友,願意為朋友們做出一些犧牲,但同時他們也有自己的經濟預算需要考慮。這個費用確實有些超出承受範圍,特別是還不包括組織單身派對的費用。小姐姐不禁開始思考,這個開銷是否合理呢?作為新人,他們希望婚禮能夠按照高標準來進行,但是要求自己的朋友來承擔高昂的費用,他們是否也應該尊重朋友們的經濟情況呢?
友誼消費是否該有界限?
帖子發出后,引發了不小的轟動,網友們各抒己見,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吧!
這位網友表示,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她男朋友經常當伴郎,都是自付西服鞋子墨鏡還有住宿,偶爾會有付衣服或者付鞋子的新郎新娘,但是大部分都是自付。
這位網友也是表示在澳洲這種情況比較正常。
「澳洲local這樣是挺正常的,如果關係沒有特別好,你男朋友可以跟他說做普通賓客就行了。」
「我老公當年是best man ,住宿西服鞋子都是新郎包的,我們有給份子,後來我們結婚也是讓他當best man給他買所有東西算回禮了。」
「你們聽說過嗎?幼托逢公眾假那天孩子自己帶,費用全部交,這就是澳洲規矩之一,也許伴郎定製西服因為伴郎穿,伴郎花錢。Air bnb也一樣因為伴郎睡覺用,總而言之,作伴郎就是一次為友誼消費。」
「要麼就坦言經濟緊張,付不起禮服和住宿。可以作為一般賓客自費參加,只去當天。要麼就省省好好參加。既然稱為朋友,沒有必要因為一千多說這些話,還有那些說朋友也不必要交了,原來朋友在你心裏就是一千多的價碼。當地文化就是這樣,各自付各自的,沒有那麼多別人給你付錢的事。請要麼尊重別人的文化,要麼就只在自己的文化里玩。我對象朋友悉尼婚禮,整整兩天,我們自費從其他州趕過去,周五各自請假一天,住宿機票吃飯各種花銷也是自費。我問他給朋友帶啥禮物,他說我們過來參加婚禮就是最大的禮物。也是剛買完房子,經濟緊張,對象和他朋友都是local。」
還有網友勸這位華人女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以告訴你,即使是澳洲也是有不同文化圈子的,既然是你老公做伴郎,他自己說了算吧~肯定也是特別要好的朋友才答應做伴郎的,除非他自己很好的朋友太多,沒有邊界感,這樣下去你們會破產,不然沒必要鬧他不開心,說實話1300刀也就不到兩星期的工資,你的愛情應該比這個貴!」
不少網友對新郎要求伴郎自費定製西服一事不太認可。
「有沒有可能是你的朋友們都把你男朋友當冤大頭。澳洲這個地方自費住宿可以理解,但要求定製還不給錢的,我是真的沒聽說過了。」
「我覺得住宿自己出合理(因為我們參加local朋友的異地婚禮也是自己出的機+酒,但時間是在周末)衣服是自己安排的,但沒有這麼嚴格的dress code。我覺得衣服這裏不合理,可以跟其他伴郎溝通一下。」
「就離譜,參加那麼多婚禮,第一次聽到伴郎要自己掏腰包準備西服和住宿的,我也很好奇他們是咋舔著臉開口的。」
這位網友稱,如果新郎不出錢,就沒有權利指定伴郎一定要穿哪件衣服。他可以籠統地說「穿黑色西服」,伴郎自己準備現有的衣服就好。如果他付錢,那當然說穿什麼就穿什麼。至於住宿路費這些,看關係了。
其實事情的關鍵就在於,新郎新娘沒有那麼多的預算辦婚禮,但是想辦個高標準的婚禮,於是把成本強制性地轉嫁給伴郎身上。很多網友吐槽的也是這一點。
「現在年輕local都這樣,正常。自己窮還要搞的特別有面子高大尚,讓伴郎伴娘自己出錢他們沒覺得不好意思。他們的理念是你既然答應了就要幫忙做到。你在知道plans 后完全可以拒絕,不用不好意思。我是經歷了無數血的教訓才學會跟一大家子白人親戚打交道合你要是拒絕了白人反而沒那麼多事,大多數時候我們出錢費力還不討好。」
「讓別人付錢,給自己撐場面,這種人不值得做朋友從這次斷交,估計往後算,可以省好幾千。」
「我結婚在墨爾本,住宿西服墨鏡全部都是我幫伴郎負責,沒錢就別搞那麼大,沒那麼大的頭別戴那麼大頂帽子。」
當然,溝通是最有效的。如果自己真的不太認可新郎新娘的安排,可以提出來,不少人鼓勵這位華人女生如果覺得不合適直接拒絕。
另一位女生也是碰到了同樣的問題,大家也是直接勸她坦白和對方講就好了,要不然自己也會難為情,拒絕別人的時候該果斷就果斷。
中澳婚禮文化差異
既然談到澳洲婚禮這個話題,那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澳洲的婚禮文化有何差別吧。希望能幫助華人更加理解澳洲婚禮當中我們比較不理解的一些點。
中國和澳洲的婚禮文化存在一些差異。首先,中國的婚禮儀式通常是傳統和莊重的,強調家族和社會的重要性。儀式可能會涉及傳統的儀式服飾、祭祀儀式、家族和長輩的參与等。而澳洲的婚禮儀式通常更為簡潔、輕鬆和個性化,注重新娘和新郎的個人喜好和個性表達。
其次,在中國,傳統的婚禮地點通常是新娘家或者宴會廳。儀式可能在家中的庭院或者大廳舉行。澳洲的婚禮則更加多樣化,可以在教堂、花園、海灘、酒店或者其他特殊的地點舉行。
再者,中國的婚禮往往比較龐大和隆重,可能會邀請大量的親朋好友和同事。宴會通常是盛大的,席位數可能會達到幾百人。而澳洲的婚禮通常更為私密和親密,婚禮規模相對較小,只邀請親近的家人和朋友。
另外,在中國,送禮金是一種傳統的方式,來祝福新婚夫婦。嘉賓通常會給新人準備紅包,裏面放有一定金額的現金。而在澳洲,嘉賓可能會購買新婚夫婦的註冊禮物或者給予他們個人化的禮物。
最後,中國的婚禮儀式通常包括行禮、交杯酒、敬茶等傳統的儀式環節。澳洲的婚禮則更加註重個性化和創意,儀式內容可能包括宣誓、誓詞、互換戒指等。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差異並不是絕對的,因為婚禮文化會受到地域、宗教、個人喜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結語
友誼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的。作為朋友,我們應該理解新人想要擁有一場美好的婚禮的願望,但是我們也需要考慮到我們自身的經濟能力。如果我們承擔了超出我們負擔能力的費用,那麼這種友誼的平衡可能會受到影響。
(圖源:網路)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與新人坦誠地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困難,並尋找一些合理的解決方案。也許我們可以提議在住宿方面尋找更經濟實惠的選擇,或者商議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費用。通過溝通,我們可以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尊重朋友們的意願,又能不過度超出自己的經濟預算。
(圖源:網路)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將一切都歸結為金錢問題。朋友之間的情感和互助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如果我們能夠經濟上幫助到朋友們,即使是一點點,那也是值得的。但是,我們也不能讓自己陷入經濟困境,因為友誼應該建立在互相支持和理解的基礎上。
在這個故事中,我認為,這對華人情侶應該與新人坦誠溝通,並提出自己能夠接受的經濟範圍。我相信朋友們會理解彼此的處境,並尋找一個更加平衡的解決方案。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尊重彼此的選擇。
(圖源:網路)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友誼是一種珍貴的情感紐帶,它應該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在面對經濟壓力時,我們應該勇於表達自己的困難,並與朋友一同尋找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維繫真摯的友誼,讓友情長久而美好。
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如果你有類似的經歷或者其他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分享。祝願我們都能擁有美好而真誠的友誼!
(素材來源:小紅書用戶「Yo」)
*以上內容由墨爾本小喇叭綜合整理報道,素材來源於網路公開渠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