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判了!澳洲人真沒選擇

2024年02月22日 10:10

周二上午,競爭法庭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澳新銀行(ANZ)上訴成功,可以以49億收購昆州Suncorp的銀行業務,推翻了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之前的反對決議。

這也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業最大的合併交易。

作為澳洲四大銀行的之一的澳新銀行將通過吸收位於的Suncorp中等規模的銀行部門,推動其在房貸領域的擴張,該部門擁有大約670億澳元的貸款。

這場收購的初衷可追溯至2022年7月,然而在漫長的審批過程中,監管機構多次拖延決策。

Suncorp立志實現全面轉型,專註于保險業務,因此此次交易最早獲得了州政府的支持。

然而,Bendigo與Adelaide銀行對此交易提出質疑,導致收購計劃受阻。

直至今天。

歷史的淵源

此次收購令筆者想起了2008年美國銀行收購美林銀行的事件。

回顧歷史,發現Suncorp與ANZ之間也曾上演過一段往事。

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Suncorp面臨巨大風險,亟待尋求收購方。

當時,43歲的Steven Johnston擔任公司事務主管,同時也是CEO的顧問。

當時,剛剛收購St George的西太平洋銀行退出了競爭。

儘管聯邦銀行表達了收購意願,但監管機構要求其收購銀行以防止其破產,因此聯邦銀行自顧不暇。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對Suncorp表達了批評,但未取得實質性成果。在此關鍵時刻,澳新銀行挺身而出,提出了收購意向。

然而,在幾天後,領導的聯邦政府為銀行資金與存款提供保障,使Suncorp成功渡過難關。

至此,此次交易最終化為泡影。

澳洲四大金剛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作為澳洲銀行業的四大支柱,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BA)、澳新銀行(ANZ)、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B)和西太銀行(Westpac)更是佔據著澳洲全國銀行業市場的八成市場份額(包含貸款、個人存款、信用卡等業務)。

這凸顯了澳洲銀行業是一個以四大行為核心的高集中度行業體系。

體量大,自然在經濟規模、信用評級、聯邦政府擔保等方面要明顯優於其他規模較小銀行。

從股票分紅來看,與AGL等公用事業公司7%的股本回報不同,四大行的回報率高達15%左右。相比之下,美國銀行的股本回報只有7%。

高股本回報通常是高風險的指標,投資者下的賭注必須得到回報。

可事實上,澳洲銀行所享有的高股本回報率,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它們所持有的高槓桿。因為,澳洲的銀行是全球受家庭債務影響最大的銀行。但反過來,高家庭債務是一個關鍵的薄弱點,不僅對銀行,而且對整個都是如此。

當涉及到房貸時,令人吃驚的事實是,五分之四的選擇向四大銀行借錢。

但這還不夠,四大行還在澳洲相關法規方面佔有明顯的優勢。

最為人關注的當屬平均資本金風險權重。標準銀行的平均資本金風險權重大約在39%左右。

相比之下,四大行的這一比例只有不到25%。因此,四大行在利潤率方面相比規模較小銀行高出近15個基點。

可別小看這15個基點,這直接關係到銀行利潤情況。

這使得規模較小銀行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通過提高房貸利率來轉嫁給消費者,要麼犧牲自己的利潤空間。

但無論哪種選擇都會導致規模較小銀行相對四大行處於競爭劣勢。

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使其他地方的銀行陷入癱瘓時,四大銀行卻在暗中鞏固著自己的實力,強化它們在澳洲市場的壟斷地位。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例如監管機構准許了CBA收購西澳銀行(Bankwest)。Westpac吞併了聖喬治銀行(St George)。這讓前競爭監管機構主席Allan Fels都直呼是「一個錯誤」。

所以,到最後,許多小銀行利潤率不斷攤薄,無以為繼,只能選擇被四大行兼并收購。

不僅僅緊盯著傳統銀行,四大行也提前布局新興數字銀行。

目前還活躍著的數字銀行高管們多多少少都與四大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2021年,唯一提供住房貸款的數字銀行86400也被NAB以2.2億澳元收購。

所以,澳洲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反映了一個事實,就是無論你出自哪?

你最後都會回到四大行陣營中來。

在澳洲人眼中,長期以來四大行一直是澳洲銀行業(尤其是抵押貸款領域)的「大猩猩」,更是被形容為「日子舒適的寡頭壟斷」。

消息落地后的股價表現

本次消息公布后,ANZ股價一度下跌3.9%,最低至27.39澳幣,當日最終收跌2.18%,報27.88澳幣。

可以看到在1月19日,股價做出了平台的突破,市場已經開始在下注ANZ對於Suncorp的收購案有望獲批。

昨日的股價表現只是一個利多兌現,後續仍需繼續觀察。

而Suncorp這邊,股價一度上漲6.7%觸及日內最高15.4澳幣,當日最終收漲5.96%,報15.29澳幣。

從股價走勢可以明顯看出,在Suncorp這邊,市場並沒有提前炒作此預期,股價而是直接反應在消息當日。

首先,就Suncorp的決策而言,筆者認為Steven Johnston(Suncorp首席執行官)的決策相當明智。他無疑是從長期高利率環境下洞察到保險業資產端收益的潛力。

以下是對文章的修改:舉例說明資產收益。在過去的低利率環境下,年度資產收益(如下圖所示)為2%,3%乃至4%(車險、房險等賠付險的資產配置通常均具備較為穩定的資產回報)。

假設每年3%的年化收益:那麼10000元在30年後將增長至24272元。然而,在高利率環境下,年化收益達到6%,同樣的10000元在30年後將增值至57435元。

這其中差距顯而易見,或許有朋友會反駁稱,利率不可能始終維持6%,同樣,0利率時代的利率也未曾達到3%。不是嗎?

值得注意的是,紐西蘭保險業務中的Life Insurance部分,如下圖所示。

在General Insurance利潤大幅下跌的背景下,為何Life Insurance會出現如此明顯的上漲?這與其資產負債表結構密切相關。(若紐西蘭的Life insurance實際情況與筆者所述不符,敬請諒解並指正)

Life Insurance在過去低息化時代所簽訂的保單,每年可能僅為客戶帶來3%乃至4%的收益。而在23財年高息化環境下,即使是最安全的銀行存款也能獲得6%乃至7%的收益。由此可見,資產端的膨脹對應著負債端的不變,從而使得利潤大幅攀升。

所以就有了下面這張圖,23財年Suncorp保險業務收益大增333.9%,完全碾壓了其銀行業務收益。

ANZ

根據2023年APRA(澳洲審慎監管局)的報告,澳新銀行在抵押貸款市場的份額為13.5%,Suncorp為2.4%。

而在家庭存款市場,澳新銀行佔據11.7%的份額,Suncorp則為2.4%。

倘若據此計算,在完成這筆收購之後,澳新銀行在抵押貸款市場的份額將提升至15.9%,從而一舉超越NAB的15%市場份額,從四大行中的末位攀升。

通過這筆收購,ANZ銀行得以迅速恢復部分喪失的市場份額,並藉此擴大規模,進而利用規模經濟降低資本成本。

接下來,我們看下收購協議中的條款,例如在未來的三年內,收購方承諾不會關閉目標公司的任何分行及ATM網點,同時也不會削減其銀行崗位的數量。

筆者認為,在未來三年內(甚至更短時間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銀行集團(ANZ)可能將進行人員優化(裁員)。

從生產力四要素的角度分析,我們曾提及,勞動力成本與資本家抵抗力的上升,勢必會對土地資本家和企業利潤產生侵蝕。

近日,筆者與友人談及在澳大利亞開展業務的重要性,其中最關鍵的一點便是有效控制運營成本。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年攀升,澳大利亞基礎工資的不斷提高,反映出基礎勞動力價格的提升。

這一現象將進一步刺激更高級別勞動力價格的增長。

一旦工資水平上升,很難出現回落,而降低工資成本的手段往往意味著裁員和失業率的上升。因此,在成功收購Suncorp之後,ANZ很可能將採取裁員策略。

結語

此項決策可能引發關於澳大利亞合併法規新一輪的討論,並推動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爭取更大許可權及制定新規則,以便更有效地制止其視為反競爭行為的交易。

此外,ANZ銀行收購的成功可能觸發地區性銀行更廣泛的整合,從而使得諸如Bendigo & Adelaide銀行、昆士蘭銀行等小型銀行成為潛在的收購目標。

對於澳洲人來說,貸款真沒得選,最後都是回到四大行這裏。

這也是之前我們《澳洲破產狂潮,病根找到了!》聊的那樣,大批建築企業破產的根本原因找到了。

*以上內容系網友AUS貝小主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