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KFC「小費罐」引熱議!網友:美國文化入侵,澳人別屈服

2024年09月21日 16:06

雅虎新聞9月20日報道,一家KFC門店擺放「小費罐」的照片在網上引發熱議。

有網友表示,小費文化來自消費者不應該為此掏錢。但也有網友認為,給小費是一種愈發普遍的現象,消費者自行選擇就好。

近日,有顧客在悉尼一家KFC門店內發現,店員在櫃檯上擺放了一個罐子,上面寫有「小費罐」字樣,此舉疑似是在鼓勵消費者在點餐時留下小費。

報道指出,部分澳洲商家已經開始效仿美國同行,鼓勵顧客在消費時給服務人員小費。

這張照片也在網上引發熱議,部分網友反對將美國小費文化引入澳洲。另一部分網友則認為,提供服務時有權得到額外的報酬。

一名網友表示,越來越多的外賣App鼓勵用戶在結賬時給小費。

另一位網友則表示:「本質上講,我看不出這和部分咖啡館的小費罐有什麼區別。特許經營店、咖啡館,隨便什麼,還有些商家會將提供『慈善捐款』的選項。」

(圖片來源:雅虎新聞)

認為給小費沒問題的人表示,「工人應該得到更多的報酬」。但也有網友指出,澳美兩國的薪資結構不同。澳洲餐飲服務行業的工資雖然不是最高的,但與美國同行相比,他們的酬勞普遍被認為是體面的。

美國的最低工資為每小時7.25美元,約合10。而澳洲的法定最低工資約為每小時24.1澳元。

在美國,顧客樂意為優質的服務給小費,但澳洲的情況並非如此。

有網友表示:「如果我們屈服於此,那麼美國現如今的情況就會在澳洲重演。要知道,美國的小費制度正在崩潰。」

「如果你認為小費是為了補償低薪工人,那麼也許你應該去美國。」

還有人忍不住發問:「小費文化究竟是如何潛入澳洲的?」

(圖片來源:雅虎新聞)

United Workers Union的Godfrey Moase表示,近年來「小費確實在逐漸增多」,這可能是由於更高的租金和員工工資所導致的。

在餐飲場所以及食品和雜貨配送服務中,小費似乎很常見。但此前,看到這種趨勢滲透到其他行業后,曾對此表示強烈抗議。

此前,配件商店Louve Collection因鼓勵顧客在完成購買前支付5%、10%或15%的小費來表示「對團隊的支持」而受到抨擊。

(圖片來源:雅虎新聞)

與此同時,一家澳洲藥店因要求顧客在網上訂購過程時支付小費而受到猛烈抨擊。甚至傳統工人也因在工作中索要小費而受到猛烈抨擊。

消費者心理學家Jana Bowden教授表示:「在澳洲,小費是自願的。但如果給小費成為了一種普遍選項,那麼消費者可能會被迫給小費。」

*以上內容系網友創夢AUS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