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清空率|2025年澳洲多地房價或大幅上漲
房價走勢
當前的澳大利亞住房市場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說的地步。
從東海岸的大城市到沿海的小鎮,房價在攀升,供應卻跟不上,很多人發現想買房越來越難。
政府試圖通過提高郊區密度、加快建造高層公寓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實際上,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不僅未能降低房價,反而讓人們的負擔越來越重。
房地產行業分析機構 Charter Keck Cramer 最近指出,疫情以來建築成本暴漲了30%-40%,如果要讓開發商覺得建公寓划算,房價得再漲15%。
這對想買房的人來說顯然是個壞消息,特別是在本就吃緊的市場里,很多人還要繼續被高房價「困在」買房夢之外。
再看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 的最新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內澳洲完工的住房數量將不到100萬套,遠低於政府制定的120萬套目標。
這麼一來,供不應求的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McGrath的最新報告揭示了2025年的東海岸四大市場趨勢,並推薦了明年新州、昆州、維州和塔州的21個潛力郊區。
報告分析了當前澳大利亞市場的分化狀態,聚焦悉尼、布里斯班、墨爾本、霍巴特及其他地區今春的市場動態。
主題為《澳大利亞地產的新紀元》的報告,指出多項顯著變化將對買賣雙方產生長期影響。
政府正在採取措施提升住房供應,滿足澳洲人對理想居住區域的需求,賦予各階段人們更多住房選擇權。
報告特別提到,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富有、規模最大的嬰兒潮一代步入決策高峰期。
他們持有澳洲一半的私人財富,集中買賣會直接影響市場動態。
越來越多嬰兒潮一代在這個階段選擇換房,或是支持年輕家人購房。
到2025年,所有嬰兒潮一代都將可以動用養老金,預計將出現更多的退休搬遷潮,特別是移居到性價比更高的海濱城鎮,這些地區的價格也將隨之穩步上升。
海濱生活的吸引力依舊旺盛,但這不僅關乎生活方式,也因遠程工作的普及讓不少城市年輕人得以移居海岸地區,以尋求更經濟的生活。
負擔能力問題依然存在,利率上升和生活成本壓力讓買家和業主面臨更大還款負擔。
2%-3%的低利率已成過去,買家們正在調整策略,轉向更實惠的沿海地區,或在城市中購買面積更小的住房。
目前市場出現了較高利率下價格強勁增長的現象,尤其在相對實惠的珀斯、布里斯班和阿德萊德,這些地區的需求遠超供應,推動了價格上漲。
布里斯班現已成為澳大利亞第二昂貴的首府城市,自1997年以來首次超越墨爾本。
而阿德萊德的房價首次超過墨爾本,珀斯的房價也自2015年以來再次超越墨爾本。
當前,墨爾本被評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但卻成為了澳大利亞房價第三大便宜城市。
不過,這一狀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特別是在預計2032年墨爾本將成為澳洲人口最多的首府城市。
在全球動蕩中,澳大利亞以其穩定性為人們提供了避風港,這也為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上內容系網友AllaboutAUS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