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批中年人正在內爆

2024年10月26日 18:23

「他X的,我最生氣的是連一點消息都沒有,忽然就把我們裁掉了!」

今年38歲的Tommy,在剛剛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后,於9月初慘遭裁員。本以為澳聯儲可能在年底降息,許多艱難掙扎的企業或許會對老員工網開一面,但是這個冰冷的現實,仍然成為了許多中層管理者的一道大坎。

「我周末經常加班,從來都是真心想和公司一起成長,加班費從來都不要的……現在倒好,從我們這批老員工開始動手,說什麼應該把機會留給年輕人,那我們也要吃飯的啊!」

對於許多來說,在等一線城市擔任一個中層管理者,手底下管理著6~7個人的小團隊,再加上一年6位數的薪資,已經是屬於實現「澳洲夢」的人生贏家。

但是Tommy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家陪自己成長了近8年的公司,挺過了疫情和封鎖,卻在後疫情時代的加息周期中一蹶不振。而作為公司人力「成本」較高的中級管理層,被辭退其實已成必然。

然而,Tommy並不孤單,因為的第二輪裁員潮正在悄然席捲這個「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最新數據顯示,在2023~2024財年裡,一共有11,049家澳洲企業進入接管模式(破產程序的一部分),而這一數據與2022~2023財年相比,漲幅達到了39%。

具體來看,受災最嚴重的行業分別是:建築業(2,975家破產),

餐飲和住宿(1,667家破除),

其餘行業的總和為1,039家。

對此,的報告顯示,澳洲正在遭遇2013年以來最嚴重的破產潮,企業破產數量突破了11年來的最高水平。而導致這些企業像骨牌一樣倒下的,正是持續攀升的通貨膨脹率和高企不下的利率。

高通脹對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減弱,加上高利率對企業利潤的蠶食(資金成本、貸款成本增加),是推動澳洲破產潮的最大元兇。

如果要說這場浪潮下的最大輸家,那必然是被幹得人仰馬翻的這批中年人。

Tommy告訴《澳洲財經見聞》記者,在家待業的兩個月里,自己已經發送了上百份簡歷,卻全都石沉大海。

「在家裡時間待久了也不是辦法,家裡人大眼瞪小眼,而且時間長了吧,戾氣難免會變得很重,我又怕我老婆得產後抑鬱症,真的太難了……幹了8年,一眨眼就過去了,真的不知道明天在哪裡……」

《澳洲財經見聞》記者:「您覺得除了目前的經濟環境以外,還有哪些因素在推動企業的裁員潮?」

Tommy:「這要看行業和職位吧,其實很多行業是可以干一輩子的,這些行業可能存在感不強,但都是剛需,你比如說銀行里的櫃員、公司前台的admin,或者開公交開火車的司機……我現在回過頭來看就很明顯,雖然薪水可能不如管理層高,但是這些職位沒了的話,企業基本就不轉了……所以不要整天想著去當管理層!」

對於那些仍然在崗位上奮鬥的人來說,「活著的」也許比「陣亡的」更加痛苦。

多家醫院擔任專科大夫的Mona告訴我們,要實現階級躍遷,狗屎運要比名牌大學好使。

Mona在澳洲完成4年的本科學習后,只身前往英國劍橋大學繼續深造,完成碩士后又開啟了漫長的臨床學習和實踐,最終 「衣錦還鄉」 ,不知不覺中又成了奔4大軍中的一份子。

本以為將迎來漫長的人生高光時刻,但卻被現實的大逼兜閃得滿地找牙。

Mona告訴我們,對於大部分專業性強的白領來說,想要成為賬面上的富翁並不是難事,但是要能接得住稅務局的大砍刀,那才是真英雄。

「挺難的吧,我這麼說可能顯得特矯情,但是您想,我幾乎每天都要在至少兩家醫院之間跑,而且我的專科又是需要24小時待命的,所以精神壓力特別大。」

《澳洲財經見聞》記者:「但是像您這樣的高收入職業,是否可以提前一些實現財富自由呢?」

Mona:「很多人對醫生這個行業都有這種誤解,當然了,確實有很多非常出色也非常富有的醫生,但是以我來看,這種消耗自己,無論是用精力還是腦力,又或者是體力來換取金錢的方式,都是有極限的……所以我真的沒覺得自己多有錢,每個月把房貸、商業貸、車貸,還有孩子們的學費分期(學期)付款之後,真的都不剩多少……去年底去了趟巴厘島,我都感覺做夢一樣。」

確實,正在摧毀澳洲企業的,同樣也是一點點蠶食澳洲居民財富的元兇。

數據顯示,自從2020年啟動緊急降息周期以來,澳洲的通貨膨脹率就從-0.3%(2020年6月)一路狂飆至2022年12月的7.8%,雖然此後開始下降,但是許多人都忽略了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消費者物價指數只是增速減緩,並非下降。

換句話說,從2020年6月至今,消費者物價指數一直在上漲(今年第二季度增速為3.8%)。

如果說還有什麼比通脹增長更加兇猛,那麼答案肯定是中年人肩上的擔子。

當然, 如果說有什麼能夠拯救一個個正在內爆的澳洲中年人,那興許是或將在第四季度來臨的降息周期。

或者用Tommy的話說:「等翻過年去吧,等秋招(南半球3月)開始了,也許就會有崗位空缺,公司辭退的大禮包(遣散費等)應該夠堅持到年初。」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