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常見詐騙案例匯總丨謹防詐騙,保護好個人財產!趕快轉發給你容易上當受騙的小夥伴們
近年來,電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騙子的「劇本」不斷升級,導致不少人上當受騙,損失慘重。尤其是針對留學生的騙局更是有增無減,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聽到某某留學生損失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慘痛經歷。
那麼今天,總結目前最主流的幾種詐騙方式供大家參考。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電信詐騙的真面目,幫助大家認清騙局、保護財產安全。
1 冒充「公檢法」威逼恐嚇
不少騙子會冒充公安、檢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員」打來電話,聲稱你的身份信息涉及刑事案件,必須配合調查。
這種詐騙方式可以說是留學生上當受騙的重災區!!!
舉例來說,小A接到自稱是「公安局」的電話,說他涉嫌「洗錢」,要求立即轉賬「配合調查」。
為了增加可信度,騙子還會通過網路技術偽裝來電顯示,使之顯示為公安機關號碼。且要求你不能掛斷電話,需24小時接受監控,在此期間不可以聯繫任何人。
導致小A信以為真,按對方要求將30萬元「保證金」轉入所謂的「安全賬戶」,最終才發現被騙。
注意!真正的警察是不會每天在辦公室往境外打電話的!只要接到電話,且對方自稱「警官」等任何稱呼都不要相信!
2 偽裝社交媒體,假冒親友「借錢」
這也是最常見的詐騙手段之一。
騙子通過社交媒體獲取受害者親友的詳細信息,偽裝成受害者的朋友或親戚向他們借錢。
澳學君自己以及身邊朋友都親身經歷過,作案手段通常是:詐騙人通過觀察你的社交媒體,如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台。通過與你互動頻繁的人判斷出你的父母、朋友的賬號。
然後會把頭像等所有信息設置成和你本人一模一樣的信息,之後會趁著有時差這個特點,尤其是你睡了但是你家人那邊可能還是白天的情況下,向你的朋友、父母編出多種理由借錢!
在收到朋友突然的借錢信息的時候,請一定要去跟朋友打電話、或者其他方式像本人核實,也可多多觀察這個賬號是否與你互相關注等等。
3 社交平台低價換匯
留學在外難免有需要換匯的時候,雖然並不提倡私人換匯。但是這裏還是給大家提個醒,而且近期發現很多留學生都有過被騙換匯的類似經歷。
首先,詐騙人會在小紅書平台發布換匯信息,且價格可能相對實時匯率更加優惠。
其次,詐騙人的小紅書賬號看起來非常真實!甚至有很多生活日常、自拍live圖等等,從而讓你誤以為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澳洲留學生!(實際上可能是盜圖發的)。而且很多時候詐騙犯喜歡用女孩子的照片做賬號,但實際上對方可能根本不是女生!
最後,當你們交換聯繫方式之後,TA可能會要求【交換護照或學生證】來增加彼此信任。注意:這都是騙子為了獲取更多護照照片和學生證,方便未來向其他受害人提供證明用的。千萬不要輕易發自己的個人護照、身份證和學生證信息給不認識的人!
後面這個騙子還會「假惺惺」的表示自己可以先轉給你,但實際上轉賬信息是P圖的!!!不要相信他賬號pending,這個根本就不會到賬!
所以非常不建議大家網上找人換匯!
4 篡改簡訊基站進行詐騙
注意!並不是所有顯示某官方名字的簡訊,就一定是官方發來的簡訊!
比如前段時間,澳學君收到了一個CommBank的簡訊,內容是一個Security alert且帶有一個網址。
圖片來自小紅書賬號:Daisy
重點來了!並且這個號碼之前還給我發過驗證碼等信息,真的會讓人第一時間覺得這個就是官方發來的信息!
但是請大家注意每個信息之間,通常會有一個灰色字體的提示:比如「號碼已更改為副號」等等之類的,有的時候這個灰色提示並不會出現。
但是這種作案手法就是詐騙犯更改了簡訊基站,發來的詐騙簡訊!
總之不管收到任何帶有link的簡訊,都不要第一時間點進去!先觀察這個網址是否為官方網站。通過網站的後綴等等,其實可以一眼就判斷出來。
防騙小貼士
總之,各種詐騙手段層出不窮,但是還是希望大家謹慎對待做到:不輕信來電顯示和對方身份,尤其涉及轉賬的情況。
不要在電話中透露銀行卡號、驗證碼、ID等敏感信息。
如有疑問,可直接撥打官方客服電話或通過正規渠道核實。
電信詐騙防不勝防,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保護好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一點通自行轉載自澳學集團,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