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拼爹不行了!澳洲父母幫子女買房,都出多少錢?

2025年02月28日 16:43

也進入拼爹時代

在澳洲,如今想靠自己攢夠首付買房,真的太難了!

房價飆升、工資漲幅跟不上,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得不向「銀行」爸媽求助——不只是給點零花錢,

而是動輒$30,000到$300,000的購房援助,甚至有的家長直接掏出$500,000來幫上車。

比如住在Orange的Steve和Fin Wilkinson夫婦,計劃給兩個孩子每人$150,000,與他們的存款「1:1匹配」,讓他們有機會踏入房市。

即便孩子們都是法律專業出身,Wilkinson夫婦依然認為他們如果沒有家庭支持,幾乎不可能在買房。

類似他們這樣的家長越來越多。

根據Digital Finance Analytics的數據,「銀行」爸媽已經成為澳洲第十大貸款機構,

到2024年9月,家長們已經向孩子提供了$39.7億的資金支持,

近60%的首次購房者都藉助了這股「父母貸款潮」,平均每人拿到了$108,463。

周六房拍會上,帶著父母一起出手的年輕人早已不是新鮮事。

因為如果靠自己存首付,可能還沒存夠,房價又漲了5%-6%,永遠追不上節奏。

62歲的Steve Wilkinson直言:「我們不想讓孩子一輩子都被首付困住,而每過一年,房價就漲得更離譜。」

他們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部分原因是他們當年選擇搬離悉尼,定居NSW的鄉鎮地區,享受政府提供的教師住房補貼,並在長年積累後有了足夠的儲蓄。

此外,他們還計劃將未來繼承的財產提前分給孩子,幫助他們更早上車。

「與其我們老了以後留下大筆遺產,不如現在就幫他們穩定下來。」

在悉尼北部海灘,60歲的單親媽媽Jane Morrisey做出了一個更激進的決定——她賣掉了自己的房子,用這筆資金幫助兒女購房。

她自己買了一套公寓準備日後留給兒子,同時還全款給女兒買了一套聯排別墅。

她已經沒有多餘的錢放進退休金賬戶,但她並不在意,因為她計劃繼續工作。

「我當然希望他們能靠自己做到這一點,」Jane說,「但現實是,他們怎麼努力都存不到足夠的首付。」

事實證明,有父母的支持,確實能極大地提高購房的可能性。

Curtin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發現,哪怕只是$5,000的資助,都能讓年輕人買房的概率提高4倍。

,72歲的退休教師Jennie Gorrie 也為兩個女兒提供了總計$67,000的購房支持。

當她發現擁有博士學位的29歲大女兒也買不起房時,她直接給了她$30,000,結果對方的准岳父被觸動,也拿出了相同的金額贊助。

為了公平,她後來給了小女兒$37,000,考慮到通脹因素。

她相信,買房不僅是財務問題,更是讓孩子們有信心開啟人生新階段的一部分。

除了直接給錢,一些家長選擇了更創新的方式幫助子女買房,比如Chipkie這樣的平台,可以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資金往來更加正式化,類似「家人貸款」。

數據顯示,這類貸款的平均額度達到$310,000,期限在15到20年之間,甚至有家長借出高達$500,000來支持孩子置業。

但這種趨勢也引發了不少爭議。

有專家指出,這種父母資助的購房模式正在加劇財富不平等,讓房產市場回歸到「出身決定命運」的時代。

住房研究中心主任Dr Laurence Troy 表示,

Baby Boomer一代並不是靠運氣變成「房產贏家」的,而是受益於政府在20世紀中期推行的住房發展計劃,這讓他們能更容易購房並積累房產財富。

此外,工資增長和勞動保護政策的改善也讓他們享受到比今天年輕人更好的經濟條件。

數據顯示,澳洲首府城市的房屋中位價已經突破$1.01M,而2012年時僅為$500,000左右,短短12年翻了一倍,但工資漲幅還不到40%。

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如果沒有父母的支持,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存夠首付。

為了幫助子女買房,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逆向貸款」(Reverse Mortgage),

即用自己的房產價值來抵押貸款,提前將一部分房產資產變現。

數據顯示,這類貸款的年增長率已達20%,而借款人平均年齡73歲,貸款額度$142,000。

68歲的退休電工Tony McCall早在幾年前就幫助了兩個孩子買房。

他先是借給大女兒$60,000,後來又把自己的一套過戶給兒子,讓他有機會在投資房產。

儘管兒子後來歸還了這套房子,Tony仍然覺得這是個非常值得的決定。

「如果可以,我還會再做一次,」他說,「當年我1982年買第一套房的時候,房價才$40,000,雖然利率高達17.5%-18%,

但那時候工資是漲得跟房價差不多的,存個首付完全不是問題。而現在,年輕人根本沒可能靠自己攢夠。」

沒想到,澳洲這一屆父母也想通了,

誰再說澳洲父母不管子女買房的,你恐怕out了……

來源:Herald Sun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