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出現奇怪景象,「許多中國漁船扔在這裏!」
今天,紐西蘭媒體轉發了一篇報道,關注在南太平洋地區無人管理的「漁船墳場」。
在斐濟蘇瓦港附近,有一塊區域現在被稱為「漁船墳場」,已經有超過二十艘廢棄船隻無人處理。
這些船隻銹跡斑斑,已經無法航行,外籍船主因財務問題遺棄了船隻,而政策漏洞進一步助長了這一現象。
這二十多艘船中,主要為中國籍漁船。
這些船不僅阻礙其他船隻通行,還存在燃油泄漏及有毒化學物質污染海洋環境的風險。
斐濟海域的廢棄船隻問題,反映了海事法中的一個灰色地帶。
而一些運營商則是利用了南太平洋地區相對薄弱的法規和執法的漏洞。
從蘇瓦市中心的海濱可以清晰看到這些布滿鐵鏽的船隻。
有些五六艘並排停靠,有些則傾斜地擱淺在珊瑚礁附近的淺水區,甚至有的已經完全沉到了水麵線以下。
斐濟海事安全管理局(MSAF)首席執行官Joeli Cawaki表示,這些船隻大多是在新冠疫情期間開始陸續被遺棄的,「其中大部分為中國漁船。」
據Cawaki透露,漁業公司放棄這些船隻的主要原因是漁獲量下降和資金鏈斷裂。
「船主和船員早已離開。」他說。
「部分船主主動提出可以承擔處理的費用,因此港內船隻數量從最初的44艘減少到了25艘。其中一小部分已被出售。」
然而,剩餘25艘船的所有者則直接無視當地的清理通知,拒絕執行拆除或移除要求。
由於這些船隻沒有保險,當地政府不得不承擔清理和處置的費用。
但MSAF財務緊張,估算要在公海處理所有這些廢棄船隻,至少需要100萬斐濟元(約合17萬美元),方法是逐一拖行到遠離航道的深水區域令其沉沒。
管理不善和制度漏洞引發「漁船危機」
蘇瓦港長期以來一直是廢棄漁船的傾倒地,疫情期間這一問題愈演愈烈。
2019年,熱帶氣旋Sarai將兩艘漁船衝上港口附近的珊瑚礁,儘管斐濟港口公司(FPC)多次要求船主進行打撈,但至今仍未得到處理。
FPC曾建議政府立法,要求所有外國及本國船隻必須購買保護與賠償保險(P&I)以及清理保險,以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
前斐濟最大漁業公司所有者Grahame Southwick表示,太平洋地區漁業管理不善是導致蘇瓦港廢棄船隻堆積的主要原因。
「漁獲量大幅下降,這些船隻因此滯留在港口。」 Southwick曾是斐濟金槍魚商業捕撈的大戶,擁有14艘漁船、一家罐頭廠,並雇傭了近1000名員工。
他估計,在這塊世界上最大、最有價值的金槍魚漁場作業的商業漁船中,大約90%-95%都沒有保險,因為「漁業運營已無利可圖」。
「此外,大多數情況下,真正的船主根本無法找到。」
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船舶註冊資料庫顯示,部分被遺棄在蘇瓦港的船隻已建造近50年,並多次易主。
太平洋島國擁有世界上部分最大的專屬經濟區(EEZ),許多國家依賴漁業收入,包括出口和向外國漁船發放捕撈許可。
目前,約3100艘漁船獲准在西太平洋和中部太平洋作業,其中中國、日本船隊規模最大。
類似情況在周邊國家也出現
斐濟並不是唯一一個面臨這個問題的國家。
在另一個島國薩摩亞,去年至少有11艘漁船被薩摩亞政府遺棄並扣押,該政府現在正在起訴這些船隻的前所有者,同時試圖通過強制出售這些船隻來收回成本。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2023年5月,一艘中國漁船在Pocklington Reef擱淺,至今未被打撈。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報廢漁船散布在太平洋,但這已引發許多國家的擔憂,它們不僅帶來環境污染,還構成航行安全隱患。
此外,許多漁船由玻璃纖維製造,需要數十年才能分解。
負責協調該地區漁業管理的西部和中部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表示,目前該組織並沒有針對船隻處置或沉船保險的相關政策或法規。
「由於這一問題從未被納入WCPFC的正式討論,因此可以說它並不是該組織的優先事項。」 WCPFC執行主任Rhea Moss-Christian說,「不過,我相信這對WCPFC的一些成員國來說是一個重要議題。」
而斐濟政府正在推動所有在該國註冊並運營的船隻強制投保,以確保責任劃分明確。
在斐濟,目前已有兩家私人公司簽約,準備拆解這些報廢船隻並回收金屬廢料。
這些公司在等待環保部批准沿岸拆解作業,一旦獲批,就可以開始處理。
此外,其中一艘廢棄船將被沉入約30米深的海域,靠近一家度假村,以打造一個潛水景點,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
ref:https://www.rnz.co.nz/international/pacific-news/544511/fiji-s-fishing-ship-graveyard-highlights-lax-pacific-dumping-controls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發現紐西蘭,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