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澳大利亞越來越窮?!元兇找到,澳洲政府終於出手…
//前言//
在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經濟壓力下,
越來越多的澳洲人發現,
賺錢越來越難,
而花錢卻越來越貴。
然而在這場生存危機中,
有一個行業卻賺得盆滿缽滿,
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暴利。
官方終於看不下去了…
#01:
大批企業瀕臨破產
澳洲最大問題曝光
澳洲的生活成本危機已經嚴重影響了普通人的生活,甚至讓許多小企業主陷入破產的邊緣。
近日,一位悉尼的地板生意老闆在社交媒體上痛斥高昂的生活成本,表示自己距離破產只剩下兩周。
圖片來源:Daily Mail
這位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在TikTok上傾訴自己的困境。
他表示,由於房貸、房租和家庭日常用品價格的飛漲,消費者支出大幅減少,導致他的生意難以維持。
「歡迎來到澳洲,一個讓你註定破產的地方。」他憤怒地寫道。
圖片來源:Daily Mail
他指出,澳洲的稅收過高,工資水平對於企業來說是沉重負擔,而住房成本更是讓普通人喘不過氣來。
「已經租不起房子了,我們原本租的公寓一周租金是450澳元,現在漲到了780澳元。房貸也難以負擔,利率太高了。」
澳洲儲備銀行目前的現金利率為4.1%,儘管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房價的持續上漲意味著人們的房貸額度也在增加,導致可支配收入不斷減少。
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的最新報告顯示,30%的房主正在考慮重新融資,以應對高額的房貸支出。
除了房貸和租金壓力,超市的價格也是一大問題。
她指出,
「你去超市都買不起東西了,因為Coles和Woolworths壟斷了市場。」
圖片來源:Daily Mail
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已在2024年2月對超市行業展開調查,以查明其是否存在價格欺詐行為。
兩大超市巨頭Coles和Woolworths被指控人為抬高價格至少15%,然後再稍微降價以貼上「促銷」標籤,讓消費者誤以為得到了折扣。
#02:
生活成本飆升
超市巨頭卻賺麻了
諷刺的是,儘管消費者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壓得喘不過氣,但ACCC最新的報告卻顯示,澳洲的超市卻賺得盆滿缽滿。
澳洲的超市行業甚至是全球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
圖片來源:smh.com.au
該報告指出,由於缺乏有力的競爭對手,Coles和Woolworths的市場份額正在持續增長,導致它們在價格競爭上缺乏動力。
報告發現,澳洲主要超市的利潤率遠高於全球同行,僅次於加拿大的Loblaw,而英國的Sainsbury』s和Tesco的利潤率甚至不到Woolworths的一半。
圖片來源:smh.com.au
ACCC副主席Mick Keogh表示,過去幾年,即便Coles、Woolworths和Aldi控制了部分成本增長,它們的利潤率依然保持穩定甚至上升,因為這些超市並未將成本節省的好處完全傳遞給消費者。
「它們沒有動力在價格上進行激烈競爭,同時它們在供應商和消費者面前都具有絕對的市場控制力。」
報告還發現,Coles和Woolworths在過去幾年共進行260次收購,但僅向監管機構通報了14次。
政府計劃推出新的併購法,以加強對此類交易的監管。
圖片來源:smh.com.au
澳洲政府已基本同意ACCC的建議,並計劃在下周預算中撥款290萬澳元,以幫助農產品行業協會提高成員對《食品和雜貨法》的認識,使其能夠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
財政部長Jim Chalmers表示,政府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增加市場競爭,確保消費者不會被超市「當傻瓜對待」。
#03:
超市貓膩藏不住
官方終於動手了
ACCC的調查還揭露了超市長期以來的「縮水通脹」(shrinkflation)行為,即商品的包裝尺寸縮小,但價格卻保持不變甚至上升。
不少消費者也發現了超市的這個「套路」。
一名ALDI購物者在Facebook上一個熱門群組Aldi Mums上分享了有關這一令人困惑的發現的照片。
她的照片展示了一盒品牌為Ocean Royale的冷凍魚排,但裏面的魚排只裝了盒子的一半。
圖片來源:7 News
她表示,雖然價格看上去沒有變化,但是拿到手的產品卻變少了。
這張照片可能更加直觀一點,盒子有一半都是空的。
圖片來源:7 News
一名男子在Reddit分享了一張左手就能握住的全麥麵包的照片,並配文稱,
「醒來發現自己的手很大……還是Coles麵包店的麵包在縮水?」
這大小…確實離譜!
圖片來源:Yahoo
還有購物者分享了Ritz 品牌的餅乾盒並排對比的照片,盒子從300克縮小到227克,並指出,儘管大小發生了變化,但價格仍然是3.5澳元。
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減量不減價」,超市真是玩得一手好花樣。
圖片來源:Yahoo
ACCC建議,超市應該被強制要求在價格標籤上明確標註商品尺寸變化的信息,通知消費者「此商品重量減少,但價格未變或上升」。
對此,ACCC 提出了一系列監管建議,其中包括:強制超市在商品價格標籤上註明「縮水通脹」(shrinkflation)信息,即當商品的包裝縮小但價格不變甚至上漲時,超市必須明確告知消費者。
優化單位價格顯示,確保不同品牌和規格的商品價格對比更加透明,避免消費者因不清晰的標價而被誤導。
加強對超市兼并收購的監管,過去五年內,Coles 和 Woolworths 進行了 260 次收購,但僅向監管機構通報了 14 次。新法規將要求所有收購交易接受更嚴格的審查,以防止市場進一步壟斷。
ACCC副主席Mick Keogh表示,「這將讓消費者更透明地了解漲價的實質。」
圖片來源:Daily Telegraph
法國已經率先出台類似法律,並推動歐盟範圍內的推廣,而澳洲或許也將效仿。
目前,Woolworths和Coles正因涉嫌虛假促銷而面臨ACCC的法律訴訟。
此外,政府還計劃撥款3000萬澳元,加強對超市價格的監控,以確保消費者不會繼續被欺騙。
最後
政府的這一系列行動,
能否真正緩解澳洲人民的生活成本危機,
還有待觀察。
但無論如何,
澳洲的消費環境和市場監管
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關鍵時刻。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澳洲的家一墨爾本,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