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C逆襲密碼!新州進步最快中學榜單出爐!這些公立校如何實現成績三級跳?

2025年03月27日 18:18

當精英中學的光環遮蔽了普通的努力,一組數據正在改寫教育敘事——最新研究顯示,24所公立中學用八年時間完成了HSC排名的華麗逆襲。

在過去十年間,阿什菲爾德男子高中(Ashfield Boys)這所公立綜合中學的HSC排名顯著攀升,校長德韋恩·霍普伍德經常被問及成功秘訣。

“人們總想找到學校成功的捷徑、妙方或萬能鑰匙。但縱觀全局,真正的關鍵在於構建完整的校園文化體系,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霍普伍德校長如是說。

該校去年HSC考試成績亮眼:約50%學生獲得5-6級評分(Band 5-6),較2017年的42%顯著提升;超過80%的畢業生在最終考試中躋身前三級評分段(Top 3 Bands)。

“我們並非精英中學——對所有學生敞開大門。關鍵在於幫助每個孩子發掘他們與生俱來的潛能。對我們而言,這永遠只是教育征程的新起點,”霍普伍德校長強調。

在新南威爾士州教育廳一項歷時八年的重磅研究中,阿什菲爾德男子高中與其他23所公立中學共同被認定為HSC成績進步最為顯著的典範院校。

該研究通過分析2017至2024年間的HSC數據,重點考察了在4-6級評分段(Band 4-6)學生佔比提升幅度最大的學校群體。

值得注意的是,《先驅報》年度學校排行榜僅統計獲得6級評分(Band 6,即90分以上)的學生數據,而本次教育廳的研究則全面呈現了學生在4-6級三個高階評分段的整體進步情況。

在阿什菲爾德男子高中,霍普伍德校長推行了一系列創新舉措,使該校HSC排名自2016年以來飆升300餘位。

這些改革包括:為高考生設立專屬學習中心並提供專業輔導;七年級起實施系統化閱讀計劃;全面推行精細化教學模式。校園內,手機統一存放于班級儲物櫃,筆記本電腦的使用也受到嚴格限制。

針對初中部學生,學校採取獨特的”兩年一貫制”分班模式——七八年級學生以團隊形式固定編班,教師團隊全程跟進。

這種延續性的教學安排不僅便於學業追蹤,更能有效緩解升學過渡期的焦慮情緒。著名教育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其暢銷著作《養育男孩》中特別推崇這一模式,指出”師生關係越密切,教學成效越顯著”。

今年該校新推出的數學能力提升計劃尤為亮眼:新生入學即接受數學水平測試。教師根據測試結果,針對分數運算、幾何等基礎薄弱環節開展靶向教學。

“這些舉措或許看似傳統,但正是這些點滴積累塑造了追求卓越的校園文化,最終鑄就了成功。”

霍普伍德校長解釋道,”而鮮為人知的是,我們的低分段成績已實現斷崖式下降——去年124名HSC考生中,僅4人獲得1級評分。”

西北部的坎伯蘭高中(Cumberland High School),教育質量同樣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5-6級評分的考生比例從2017年的29%攀升至去年的41%;更令人矚目的是,4-6級評分段的整體佔比從58%躍升至80%以上。

該校校長盧克·富爾伍德指出,過去五年的教學重點在於推動中段學生向高階躍進:”我們始終致力於將中等水平學生提升至5-6級評分段。因此我們更關注前兩段(Band5-6)的整體進步,而非單純追求6級評分人數。”

富爾伍德校長詳細介紹了學校的創新教學實踐:”我們為八年級學生特別設置了雙周制專項讀寫課程,重點解析段落結構、論文框架和閱讀技巧。”

“所有教師都經過嚴格培訓,確保每堂課的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精準對接。學生們能夠清晰掌握每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他補充道。

在達利奇視覺藝術與設計高中(Dulwich High School),教育成果同樣令人矚目:該校獲得5-6級評分的學生比例從2018年的25%躍升至去年的50%,實現翻倍增長。

校長喬什·奧尼爾表示,這所設有創意藝術精英班的特色學校,三年前就開始在所有學科推行”明示性教學法”(explicit teaching)。這種教學方法強調知識點的系統化傳授和技能的逐步培養。

奧尼爾校長闡釋道:”這種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教師需明確闡釋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預期學習成果。目前,我們正著力提升精細化反饋機制的實效性,同時保持高標準教學要求。”

“我校的獨特優勢在於開設了一系列特色選修課程,包括油畫、版畫、漫畫創作、動畫製作和哲學等。我們特別注重培養那些’非主流’的個性化才能,讓每個學生的獨特天賦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此外,我們為11-12年級學生開發了系統化的寫作明示教學課程,並配套實施了教師專業發展計劃,這些舉措對成績提升產生了顯著成效。”

詹納利高中(Jannali High)採用了類似的教學優化策略,該校建立了常態化的教師互評機制,定期開展教學觀摩與教學方法交流活動。

詹納利高中近年來教學質量突飛猛進:在HSC考試中獲得5-6級高分的學生比例從2018年的22%大幅提升至去年的38%,實現了質的飛躍。

更令人矚目的是,去年近八成(78%)的畢業生成績都達到了4-6級的中高分段。

校長里克·科爾曼將這一成就歸功於學校在師資建設方面的持續投入。”隨著社區人口結構的變化,我校教師隊伍也呈現出年輕化趨勢,目前半數以上都是教齡不足五年的新銳教師,”

科爾曼校長介紹道,”為此我們打造了一套’雙軌制’培養方案:既設有系統化的入職培訓課程,又為每位新人配備教學導師。”

該校推行的”優質教學循環”項目頗具特色,通過建立常態化的教師互評機制,讓教學智慧在切磋中不斷升華。此外,學校還與HSC資深閱卷官合作開發了專項培訓課程,幫助教師深入理解評分標準,掌握提分要領。

在悉尼西南部的莎拉·雷德芬高中(?Sarah Redfern High School),去年有52%的學生在HSC考試中躋身4-6級評分段,這一比例較2018年提升了23個百分點,進步顯著。

掌校八年的林迪·克勞里校長介紹,該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學質量分析機制:”教師團隊會對考試成績進行深度數據挖掘,找出教學成效與改進空間。這些分析結果會及時反饋給各教研組,為教學調整提供依據。”

自2019年起,學校在初中部實施”雙基強化計劃”,每周開設兩次專門的讀寫與數學能力提升課程。

成效已初步顯現:去年統考中,該校多數科目成績均優於同類生源背景學校的平均水平。”這項計劃有效夯實了學生的基礎學力,為他們迎接高考挑戰做好了充分準備。”克勞里校長強調。

這些非精英公校正用創新教育實踐證明:沒有”掐尖”的生源,依然能締造升學神話。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中學,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