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這類價格標籤騙了!Bunnings秘密曝光

2025年05月13日 18:02

這句19個字的承諾,幾乎每個人都聽過:「如果您發現競爭對手的同款商品價格更低,我們將以更低10%的價格出售。」

沒錯,這就是 的那句著名廣告語!

加上周末的烤香腸攤、對寵物友好的店鋪政策、還有那隨處可見的綠色大傘,Bunnings不僅成了周末遛娃的好去處,也成了澳洲人最愛的零售品牌之一。

最近有節目曝光,Bunnings 從普通五金店變身零售巨頭的背後,有不少值得深挖的細節。

特別是它家那句「低價再便宜10%」的承諾,真的像聽起來那麼實在嗎?

節目指出,有些產品比如Citeco,雖然在電視和店裡都有廣告,但其實根本沒法用那個「價格再低10%」的政策。為什麼?

因為Citeco其實是Bunnings的自有品牌,別的商家根本就不賣。等於說,這個產品壓根兒沒有「競爭對手」可以比價。

據統計,Bunnings線上線下門店共銷售30萬種家居、商業和生活方式產品,其中約9,000個是 Bunnings自有品牌。

也就是說,這9,000個自有品牌都沒有競爭對手」可以比價。

對此,Bunnings的解釋是,這類產品是為了增加選擇,讓產品更有特色。我們不會因為它是自家品牌就不讓你比價,政策照樣適用,只要市面上有類似產品,我們就願意降價。

聽起來挺公平,但澳媒採訪的一些人卻不太買賬。

董事長、現在是家族五金連鎖董事長的John Dahlsen 就說,這個承諾聽起來好像很美,但其實挺難兌現。

他指出,很多自有品牌根本就找不到類似的商品,想比價都沒得比。而就算能比,Bunnings也只會調低那一件商品的價格,不是全部。

大學的Clinton Free教授也說了句大實話:

「你在Bunnings省的那點錢,

根本沒法抵消生活成本。」

他說,Bunnings市佔率高,採購力強,跟供應商砍價那是一把好手,而且利潤也不低。

這個「最低價只是開始」的口號,更像是個營銷手段,而不是實打實的承諾。

數據也挺驚人:

Bunnings的利潤率高達16.8%,遠超(8.9%)和 Woolworths(9.9%)。

但它的CEO卻不像超市那些大佬一樣曝光率高,所以Bunnings也就沒受到那麼多監管關注。

財政部長Jim Chalmers也表示,雖然ACCC主要盯的是超市,但如果有必要,也不排除擴大調查範圍,包括像Bunnings這樣的零售巨頭。

根據法律規定,商家沒義務標明哪些產品是自有品牌,但如果你打著「第三方產品」的名號在賣自家貨,那就是誤導消費者了。

但Bunnings表示他們完全合規,也沒有掩蓋誰是品牌擁有者。他們強調,開發和銷售自有品牌商品是澳洲零售行業的正常做法,像其他大品牌一樣做事。

他們說自己一直致力於給顧客提供最好價值和體驗,不只是喊口號,還真金白銀投入。

比如他們提到:擁有5萬多名團隊成員;一年投入超過6000萬支持社區項目;和供應商合作,確保種類豐富、價格合理。

他們也承認:「我們不是完美的,有時候會犯錯,但我們會積極改正。」

總之,Bunnings 的「價格低10%」聽起來確實很香,但背後還有不少門道。

對於消費者來說,買東西前多留個心眼、多比比價,永遠不吃虧。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生活資訊,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