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川會」還未開 美一參議員已露未來政策走向

2018年12月01日 22:00

”后中美關係走向何方?

中美於經貿領域激戰近半年後,雙方元首終於選擇在阿根廷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進行雙邊會晤。這次“習川會”(習特會)之後,中美貿易戰是否休戰?中美間的對抗能否緩解?從當地時間本周四(11月29日)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場研討會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這場研討會顯示,政府高層及學界已經開始重新審視對的政策走向。

在這場研討會上,國會參艾德·馬基(Edward Markey)的一番話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他說:美國的不是以中國為敵,更不是反對人民,而是針對政府()的政策。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他還在會上透露,自己正在參議院推動《亞洲保障動議法案》,鞏固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同盟關係,為亞洲地區帶去更穩固的安全保障。電台說,這項法案有很明顯的針對中共的意味。

這是又一次有美國高級官員將中共與中國明確區分。如果結合此前提出的在全球驅逐社會主義的戰略意圖,這似乎顯示,美國政府在進一步展開與中共的對抗方面,立場越來越明確。

這次研討會重點審視了美國對中共的接觸政策——在冷戰結束后,美國對中共實施無約束的全面接觸,以為最終會令中國當前的政治制度轉型,使中美結成真正的戰略夥伴關係。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代理副主任伊利·拉特納博士(Dr. Ely Ratner)在研討會上說,面對中共這樣一個“左傾的、威權主義的、修正主義的”,接觸政策是失敗的,美國需要新的政策,以使美國更加強大並具有競爭力。

這種說法也符合政府對中共政策的走向。自川普於今年1月出台新國防戰略,將中共明確列為戰略競爭對手時起,外界已經意識到,華盛頓與北京的對抗不僅限於貿易領域。美國副總統彭斯9月發布的長篇演講、11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的發言對中共的批評也涉及內政、外交、軍事等多個領域。

結合這些背景,觀察人士認為,中共國家主席與美國總統川普即便在明天(當地時間12月1日)的會晤中達成某些協議,雙方在經貿領域可能暫時停火,但只要北京不進行制度改革,彼此的對抗就不會緩解,相反在外交、軍事等領域,衝突可能會不斷發生。

明天的這次會晤,是與川普在中美貿易戰爆發后的首次會面。雙方將共進工作晚宴,針對經貿、朝鮮等問題展開雙邊會談。

在“習川會”前夕,似乎有信號顯示,這次會談似乎有可能達成某些成果——中共官方喉舌英文《中國日報》今天疑借評論釋放出迫切想要妥協的信號稱,“同華盛頓一樣,北京也想達成協議,並願意與華盛頓一同解決有關貿易的問題,但要秉持公正態度”。

投行野村預估,“習川會”有4種可能結果:

1、未能達成任何協議,亦沒有後續談判;川普繼續對剩餘2,67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收,並按原訂計劃,自明年1月1日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稅率由10%提高至25%(機率30%);

2、達成進一步談判協議,但未達到任何具體內容及政策承諾;美國自明年1月1日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剩餘2,67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則待進一步談判(機率35%);

3、就未來談判的廣泛框架達成協議,中方在增加進口和開放市場方面作出更多的具體承諾,美國則同意推遲徵收額外關稅(機率30%);

4、就未來談判的廣泛框架達成全面協議,除了增加進口和開放市場的具體公布外,中方還將提出有關技術轉移及知識產權的政策和法規改革承諾,雙方並馬上減少已經開始徵收的一些關稅,以及美國同意推遲全部額外關稅(機率5%)。

總體來說,野村認為對北京來說,關鍵問題在於強制技術轉讓、盜竊知識產權,且並不看好“習川會”取得成果。也有分析稱,這次會晤“能夠在不至於讓習近平尷尬的情況下結束”就謝天謝地了。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韓梅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