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不等於中國 美國務院將PRC改稱China 引關注

【希望之聲2025年2月20日】(希望之聲記者李慧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繼刪除「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表述后,美國國務院官網關於中國國家概況頁面日前又做出修改:原本使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改為「中國」(China),同時新版頁面三次提及「中國共產黨」(CCP),明確區分中共與中國,或傳遞川普政府在對中共及對台政策上的變化。
根據最新更新,中國概況頁面不再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而是以「中國」(China)取代。例如,拜登政府時期描述美中關係的框架為「戰略競爭是美國看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關係的框架」,現改為「戰略競爭是美國看待與中國(China)關係的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頁面還三次提及「中共(CCP)」,並特彆強調華府將致力於「打擊中國共產黨(CCP)對美國政府的惡意網路攻擊」。此前拜登政府時期的頁面描述中沒有使用過「CCP」一詞。
對此,時政作家陳破空在一個訪談節目上表示,台灣的主流民意是要追求台灣獨立,成為獨立國家。
另外,台灣人也不願意要中華民國這個國號。因為中華民國是蔣介石國民政府從大陸帶過去的,是1945年之後,美國迫使日本割讓台灣或者把台灣暫時交給中華民國託管形成的。所以他們認為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而本土派也深受當時蔣介石統治之害,例如228事件等。
另一方面,不再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不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中國、一個台灣。
而中共也一直強調反對兩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當然,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它也不願意。
「所以美國這回就是一中一台」,「恰恰是對台灣客觀事實或者主觀主流民意的一個描述,暗示台灣可以成立獨立國家。」
不過這是否是美國長遠的政策還有待觀察,也可能是談判前、或者大動作前的施壓手段。
而美國有意區分中國與中共,或在為未來可能的轉型或對華政策調整鋪路。「一旦中共行為受抑或失去主導地位,中國可能呈現不同面貌。」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則持相對謹慎態度。他表示,措辭變化雖引人注意,但未必代表重大政策轉向。他指出,稱呼上的差異(如China或PRC)在日常使用中也比較常見,並不一定蘊含深意。「若無更大動作(如建交),這些改動難以突破現有困局,對台灣的實質幫助有限。」
對於改用CCP,胡平認為這延續了川普第一任期區分中共與中國的做法,體現對某些行為的價值判斷,例如「六四事件我們說是中共所為,而非中國」。
此外,頁面還擴大了對雙邊經濟關係的描述,強調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並指中國是「全球投資環境最具限制性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頁面刪除了美國對中國援助的內容,例如西藏文化保護、環保和法治建設等項目。
在此之前,美國國務院網站刪除了「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表述,僅保留「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並強調「兩岸應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8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