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刊高規格迎青年節 胡溫控局並非傳聞

2025年05月06日 8:10

作者:

梅凌霜

來源:人民報,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今年設定的「五四」青年節前和當日的官媒,都開啟了一個近幾年罕見的糢式:高規格讚揚激勵年輕人。以代表中央風向的中共會主辦的機關刊物《求是》雜誌第9期為例。

通常,《求是》雜誌第9期在當年的4月30日出版,今年目錄的前四篇文章分別是:的《激勵新時代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本刊編輯部的《把青春奮鬥融入強國復興征程》,第三篇則是中共共青書記處的《擔起新時代新征程黨賦予的使命任務》,第四篇是現任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校(院)長廉思的《加強對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價值引領》,靠後還有一篇讀者來信《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姑且不看內容,單從今年的目錄就可以看出今年的規格不一般,從中共總書記、、中央團校,悉數粉墨登場,都在造勢,那就是一度在中共政壇勢微的「團派」的權勢正在回歸。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對比之前五年的《求是》第9期的目錄,就可發現其中的玄機。一般來說,前四篇文章的作者依次是、本刊編輯部以及相關部門、主官就同一主題的奉旨文章。

2024年《求是》第9期目錄的前四篇文章分別是:習的《組織動員億萬職工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本刊編輯部的《勞動創造幸福 奮鬥鑄就偉業》,以及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和新華社記者關於工會和勞動的文章,突出的是「五一」節,完全沒有與「五四」有關的任何內容,好像五月只有一個節日。

2023年《求是》第9期目錄的前四篇文章分別是:習的關於學習「習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本刊編輯部的與之相關的社評,以及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王蒙徽就此的表忠文章,同樣沒有任何與青年節有關的內容。

再看2022年《求是》第9期,目錄的前四篇文章主題涉及「科技強國」,奉旨吹捧撰文的中共科協黨組、科技部黨組,其後出現了《求是》評論員的兩篇分別與「五一」、「五四」有關的文章,但都提到習的相關言行等。

2021年《求是》第9期目錄的前四篇文章主題圍繞新發展理念展開,在十三篇文章中排在第七位的赫然出現了共青團中央的要堅持中共領導的文章。而2020年目錄的前四篇文章主題是圍繞脫貧,只是在靠後位置刊發了一封讀者來信《青春力量的「集體記憶」》,與青年節有關。

顯然,在過去五年,青年乃至青年節從來都不是中共中央關注的焦點,中央委員會刊物《求是》很清晰地對外傳遞了這一點。

而2020年至2022年各出現一篇與「五四」有關文章,或許是為了「尊重」或敷衍的團派,但在中共二十大習在眾目睽睽下將公然架出會場后,在胡錦濤欽點的隔代接班人胡春華被貶到政協后,2023和2024年的《求是》開始隻字不提青年和青年節。直到今年才發生了變化,而且是以青年為主題,這在打誰的臉?

同樣,在今年5月4日這一天,求是網頭條以及排在前五位的新聞都與青年、青年節有關,既有習的,也有兩大官媒新華社、人民日報評論員的文章,甚至還公布了「截至2024年底全國共有共青團員7531.8萬名」。這樣的架勢這幾年並不多見。

、軍網也是類似的節奏,頭條及排在前幾位的新聞都與青年、青年節有關。與前幾年這一天報紙類似的新聞相比,習的名字在今年被弱化,只出現在副標題中,而不是如前幾年一樣,既出現在主標題,也出現在副標題中。

今年2月,海外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在X社交平台和油管自媒體透露他的朋友告訴他:現在習近平已沒什麼真正大權,中共權力被推舉由三個1942年出的老人來過渡;二,軍權在張又俠手裡,習的軍委主席只是掛個名號,「習近平退位只等官宣,大概率在四中全會,不會超過明年」。其後,蔡慎坤又點出這三個老人是胡錦濤、和胡德平。

如今中共黨刊、官媒這樣的變化,折射的就是等中共元老在背後控局是不爭的事實。胡錦濤的團派成員也正在重回中共政壇主角,一度低調的胡春華近一段時間高調,就很說明問題。不過四中全會如果只是換湯不換藥,中共還是死路一條。 △

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