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南:習近平正在推進「平壤模式」軍權純化

2025年07月02日 10:59

作者: 洪耀南

外界或許容易將連番的軍中清洗誤解為軍內出現反習派系或潛在苗頭,但真相恐怕相反:這是一場針對「過度集中、潛在結盟、自主性過高」的系統純化,而非針對叛變行為的反制。正如總參謀部與偵察總局的反覆人事清洗一樣,不需要犯錯,只要「太穩」、「太久」、「太熟」就可能構成威脅。不信任任何制度忠誠,他所要的是對個人忠誠且可隨時調換的服從結構。

三線遭清洗、軍政高層無一倖免,的未來已越來越遠離專業化、制度化道路,並走向純化忠誠。(中新社)

2025年上半年,海軍高層人事連環震蕩。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取消海軍李漢軍中將的人大代表資格,意味其自3月被調查以來,已正式落馬。而早在1月,南部戰區海軍司令李鵬程也已傳出被帶走調查。更引人注目的是,曾長期主導全軍思想工作的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亦於6月官宣落馬,其調查程序實際上自2024年11月起即已展開。

這波針對海軍系統的高層整肅,呈現出三條明確的政治路徑:軍事指揮系統、戰區作戰體系與軍政思想部門同時遭到清洗,形同對海軍的三線「斷根」。但這一切並不代表軍中出現反習勢力的實質反撲,反而顯示出正在推進一場針對忠誠的「預防性純化」行動,其模式與朝鮮金正恩政權的管理邏輯愈發相似。

海軍三線清洗:戰略指揮、地區作戰到政治思想

本輪被清洗的三位要角,可分別對應海軍系統的不同權力層次:李漢軍(海軍參謀長):擁有全軍作戰規劃、戰備指導與演訓安排的戰略指揮角色;

李鵬程(南部戰區海軍司令):掌握與對台一線行動,具有實兵調動與戰區指揮權;

苗華(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其為全軍幹部的意識形態管理與忠誠篩選者,曾長期任海軍政治部主任與南海艦隊政委,是典型的海軍系統政工老將。

這種軍事+政工+地區勢力的三位一體清除,並非隨機偶發,而是一場針對潛在軍事自主性與制度遺產的全面權力重構行動。

「純化」是過度忠誠的風險治理

外界或許容易將連番的軍中清洗誤解為軍內出現反習派系或潛在政變苗頭,但真相恐怕相反:這是一場針對「過度集中、潛在結盟、自主性過高」的系統純化,而非針對叛變行為的反制。

正如金正恩對朝鮮總參謀部與偵察總局的反覆人事清洗一樣,軍隊不需要犯錯,只要「太穩」、「太久」、「太熟」就可能構成威脅。習近平不信任任何制度忠誠,他所要的是對個人忠誠且可隨時調換的服從結構。

因此,本次海軍三線高層落馬,其實更像是一次「忠誠純化」工程,目的是:打斷可能形成的指揮體系慣性;

拆解跨部門人脈;

鞏固習近平對海軍這一具戰略自主性軍種的「絕對控制」。

習近平軍事治理邏輯的「化」

這種清洗節奏,與以來「軍事專業+黨委領導」的集體軍制邏輯漸行漸遠,反而與北韓金正恩模式高度近似。

的軍隊治理邏輯下,軍隊被定位為國家武裝力量,強調製度分工與監督平衡,透過集體領導與專業化發展穩定軍權。但在習近平時代後期,軍隊愈發成為個人政治權力的工具,其控制手段從制度設計轉向高頻輪換與政治清洗,目的不在於改革,而在於削弱任何制度性對抗與潛在結盟的可能。

習近平對忠誠的定義也發生了質變——不再是對「黨」的體制性效忠,而是對「領袖個人」的情感與行為上的絕對服從。換句話說,制度上的忠誠已不被信任,唯一可靠的,是領袖可以隨時裁撤的個體依附。

因此,這類軍中整肅不再是針對具體的腐敗、失職或陰謀,而是一種「預防性重構」。正如金正恩會定期更換總參謀長與軍政高層,以「不穩定來維穩」,習近平對軍隊的治理也已進入一種常態性的「穩定的不穩定」階段,透過人事震懾、政治恐懼與忠誠再認證,打造一支服從性高於專業能力的「純化武裝」。

軍隊成為政治效忠舞台

當海軍三線遭清洗、軍政高層無一倖免,中共軍隊的未來已越來越遠離專業化、制度化道路,走向純化忠誠、破壞體系、個人化領導的權力矩陣。這不僅是一場針對海軍的整肅,更是中共軍隊全面「平壤化」的里程碑。

軍隊若不再作為戰爭機器,而是忠誠表演場,那麼未來的軍事決策與指揮體系將更加高度集中,也更加脆弱。習近平正在用對權力的不安全感,重塑整個軍事結構——但這樣的安全感,是建立在不信任任何人的基礎上。

來源: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