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全球主義者策畫世界大戰三 敘利亞的「假旗行動」必然發生

2017年05月10日 20:17

贊新聞編譯。美國人似乎離大戰三不遠了,隨著的事態發展,美國人可能會在任何一個時刻收到有史以來最大的驚喜。在這個充滿衝突的階段,我們只需要一點點的小火花便能使世界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爆發,而這絕對會是一場核子戰爭。我們只需要一場正確的“假旗行動”來做為挑釁的工具。

當全世界都還在偽裝著大家是被民主選出來的政府管制著的時候,雖然世界人民都自稱我們是自由的,但其實大家卻一直受到政府無時無刻的監督。在警察與戰爭國度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我們需要一些藉口來同意讓這寡頭政治帶領我們到一場歐威爾主義的永久戰爭(Orwellian Permanent War)。

正如詹姆斯·科貝特(James Corbett)在科貝特報告所說的,讓我們看看與這種策略的一些例子然後用它來預測敘利亞會發生的下一個事件。

1780年代:當1788至1790年的瑞典俄戰爭時,瑞典軍隊故意裝扮成軍隊,隨後與芬蘭一起攻擊自己的邊界。他們這樣做有效地欺騙了公眾並讓他們相信是俄羅斯先攻擊他們的,因此開始了一場殺死了數千人的戰爭。

1931年:日軍故意摧毀了日本一部分的鐵路,然後聲稱是中國異議人士的所作所為來證明他們佔領滿洲是正確且合理的。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1939年:納粹工程師命令波蘭囚犯穿上波蘭軍裝然後指示他們去攻擊德國的一個廣播電台。事發后他們當場被槍斃,屍體也留在現場來證明波蘭侵略的證據。這導致希特勒去入侵波蘭,也象徵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開始。

1954年:蘇珊納行動(Operation Susannah)是一項用來說服英軍待留在蘇伊士運河的計劃,這也是為了以色列自己的利益而做的。他們僱用了埃及人來炸美國和英國平民,然後聲稱是兄弟會的作為。

1962年:“在1962年,美軍參謀聯席會編寫了一份名為諾斯伍德行動(Operation Northwoods)的文件來呼籲美國政府進行一系列的假冒,這包括了擊落美軍飛機或民用飛機,摧毀美軍戰鬥艦或在華盛頓造出狙擊手攻擊事件以及其他類似的行動。最後把責任推給了古巴人然後用這些來做為攻擊他們的藉口。但當時因肯尼迪總統拒絕簽署這項計劃,結果他在隔年就在達拉斯遇害了”。[來源]

1964年:一艘在東京灣巡邏的美軍驅逐艦受到魚雷的襲擊,表面上是北越做的,這使約翰遜總統得到了東京灣決議的授權,美軍也因此開始參于越南戰爭。現在我們知道實際上沒有這種攻擊的發生,這都是美國國安局所編織出來的事件。

1967年:“在1967年6月,以色列人襲擊了埃及海岸的美國海軍技術研究軍艦USS Liberty。這艘船被無情地轟炸了幾個小時,這顯然是要把責任推給埃及,並要美國參与長達六日的戰爭,但令人驚訝的是,那些船員們還活著。2007年國安局發布了他們所攔截的證據,並說以色列知道他們正在攻擊一艘美國船隻,而不是像他們堅稱的一艘埃及船隻”。

1999年:一系列俄羅斯平民建築被轟炸的事件責任被推給了車臣主義分子。但後來在一場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公開性行動中有人發現到他們使用了完全相同類型的炸彈。

2001年:紐約和華盛頓的9/11事件被歸咎於19名蓋達組織的恐怖分子,並立即作為藉口開始了全球反恐戰爭,但其實這計劃已經在執行了。15年後,有關襲擊的真實信息仍然被流傳著來證明9/11是一場布局以幫助催化公眾對9/11之前所進行的戰爭的

“而且,即使它能帶來革命性的變革,軍事變革的進程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並不會少了災難性和催化性的事件,就像珍珠港事件一樣”。[來源]

此外,其他具有歷史意義的例子也說明了小事件是如何故意被作為宣傳來實現戰爭的更大目標的。

1915年:英國遠洋客輪“The Lusitania”在愛爾蘭海岸沉沒,而當時客輪正從美國運載大量的戰爭材料。當時他們覺得是德國人的作為,因此導致了一場很嚴重的外交衝突,這使美國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我們不知道實際上到底發生了甚麼事,但官方的解釋是非常可疑的,而許多人認為這事件是被用來實現戰爭目標的工具。

1933年:在希特勒當選的一個月後,一座德國議會大樓被放火燒了起來。他們把責任推給三名保加利亞共產黨人,但這在歷史學家中是存有爭議性的。因為這事件被納粹黨大力宣傳來激發人民對戰爭的支持。

最後的想法

美國正在持續援助和支持ISIS,努斯拉陣線和其他恐怖組織來推翻阿薩德政府。表面上是以以色列的主要利益而做的,但我們要知道的是一場假旗行動事件就能隨時造成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爭。以目前狀況來看,最有可能的情況將會是類似USS Liberty的襲擊事件,會涉及到美國們對自己部隊進行攻擊,同時也把責任推給俄羅斯。

敘利亞局勢已到了成熟階段。我們能利用這局勢來覆蓋一些策略。以歷史的角度來看,敘利亞的假旗行動即將來臨,因此世界各地的人們必須準備抵制與生存下去。

來源: WakingTimes

來源:贊新聞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