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守維:行走在熱帶雨林中

作者:

夜裡不知什麼時候淅淅瀝瀝下起雨來,我真擔心天亮了雨停不下來,因為我們約定第二天要到熱帶雨林遊覽。早上6點,鬧鐘把我叫醒了,我從床上伸頭往窗外瞧,雨已經停了。我喜出望外,於是下床匆匆洗刷一下,熱了一杯牛奶和一個肉包,算是一頓早餐。相機、雨傘、午餐、墨鏡和火車時刻表在前一天都裝入行囊,再添上兩瓶茶水,往肩上一背,我就往火車站趕。

6點17分,我上了火車,於6點59分到達CENTRAL中央火車站。因為驢友都是從各區來的中國人,所以有的已經在火車站大廳等著,沒過多久,遲來的人也都陸陸續續到了。帶隊的是一個60開外的上海人,大家都喊他小楊。此君戴著一副深度眼鏡,身上挎著一個背包,手上握著一根拄杖,說話乾脆利落,且不乏詼諧。他是個實實在在的義務導遊,不計報酬,樂此不疲,已經「為人民服務」了7年。我因為是第一次參加這個團,所以並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堅持服務了這麼久,我只能在心中暗暗佩服他那堅忍不拔的精神。

從中央火車站到KIAMA,再轉大巴到,前後用了3個多小時。在遊客中心前,小楊跟大家交代了注意事項,並要求先吃飯後進山。此時我留意了周遭環境,這裏建有幾處棚屋,備有木製桌椅,以供遊客歇息和吃喝;附近還有幾個人喜愛的燒烤台和一間賣吃的店鋪;一條小溪嘩嘩嘩的從棚屋旁流過。小楊說,本來平時有人歌舞表演,不知什麼原因今天取消了。

吃過午飯,休整片刻,大家便動身啟行。進入國家森林公園要穿過遊客中心,其用意不言而喻,因為這裏排列著許多旅遊紀念品,還有向遊客免費提供的精美遊覽卡片。

一條步行棧道向深山密林蜿蜒延伸,我們順著棧道魚貫前行。全隊人馬有40多人,大多是年過花甲的「銀髮族」,其中還有兩個年齡超過九十,雖有家人陪護,但我還是為他們的體質和勇氣所嘆服。導遊小楊多次來過這裏,他對熱帶雨林有所了解,所以他一邊拄著手杖前行,一邊亮著嗓門給大家作介紹。

MINNAMURRA FOREST地處東部,在南邊,終年溫濕多雨,陽光充足,土地肥沃,優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綿長廣袤的熱帶雨林。目前已發現210多個屬類3000多種植物,其中許多是稀有或瀕危植物。高几十米、樹齡達千年以上的古樹隨處可見,參天大樹高低錯落,粗細不一;數量可觀的各種動物藏身林中,或悠然徜徉,或嬉戲追逐,或弱肉強食。神奇的雨林孕育了特殊的土著文化,據說有一種綠葉植物,把它的葉子揉軟后往身上擦,可以驅蚊;還有一種圓葉植物可以用來醫治糖尿病。我想,土著人常年在那落後、閉塞的莽莽林海中生活,如果沒有生病時自救的辦法,沒有超強的獲取食物的能力,沒有抗禦天災的出路,沒有娛樂的調節,其人種何以世代延續?

深入林區,但見莽莽林木鬱鬱蔥蔥,潺潺溪流奔騰向前,山風拂面,令人神清氣爽。我時而疾步前行,時而駐足觀賞,那奇樹異草、那怪石飛泉,還有那不知名的藤蔓,纏繞、攀援于古木的軀幹,不離不棄,緊緊相擁……這些旖旎的風光動人心弦,我用鏡頭把它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里。

我一直走在隊伍的前頭,路上不時會遇上從終點返回的遊客,可都是西人,我不知道怎樣用英語向他們打聽還有多長路,前面還有什麼好景緻。令我高興的是,路遇兩個胸前飄著長須的印度人,還有白人婦女和小孩,見我舉著相機,他們特地停下來讓我拍照。只是因我有些緊張,拍得並不理想。

後面的同伴與我還差一段路,我踽踽獨行,終於來到了山道的盡頭。忽然,我的眼睛不禁為之一亮,只見湍急的飛泉從幾十丈高的懸崖上急流而下,猶如兩條白練懸挂在峭壁上,那驚雷般的響聲在深邃的山間激蕩,那紛紛揚揚的瀑雨飄灑瀰漫,此時的空氣潮濕而清新,似乎把人的心靈洗滌一番,使人感到格外舒暢,我久久不忍離去。

正當我沉醉在眼前美景中時,同伴們也陸陸續續來到了,待到大家都齊了,小楊的大嗓門也響起來了,他叫大家都集中到瀑布前的棧橋上合影留念。40多個驢友擠成三排,面露笑容,後排有幾個人還舉起手作歡欣狀,小楊的相機留下了我們此時的身影,也留下了我們跋涉的足跡。我曾行走過許多名山大川,見過美麗壯觀的九寨溝瀑布、黃果樹瀑布,也分別在美國、加拿大觀賞過撼天動地、驚心動魄的尼亞加拉瀑布,但真正在熱帶雨林中觀瀑還是第一次。澳大利亞的熱帶雨林是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創造的一個天然寶庫,它的美在於原始、博大、神奇,纖塵不染,我的心靈深深地為其所震撼。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