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沒料到 反噬這麼快來了

2024年04月17日 19:54

中國的過度投資如果持續,最終買單的將是的銀行和,而不僅僅是

按照「衝擊2.0」的論調,中國除了給西方帶來安全威脅並以低端工廠製造競爭壓力,還企圖以低價的高科技產品充斥西方市場。不過,這種戰略對中國自身的不利影響卻不那麼受關注。

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超過了大多數人的預期,同比增長了5.3%,主要歸功於強勁的工業產出和出口。但周二公布的經濟數據也表明,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可能對中國本身造成損害。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雖然中國的工業引擎在1月和2月加速,但在3月卻再次減速:產出僅同比增長4.5%,與1-2月里7%的增速相比大幅下降。更能說明問題的是,第一季度製造業產能利用率驟降至73.8%,除去受影響的2020年第一季度,這是至少自2015年以來最弱的一個季度。從量上看,3月份中國出口創下了近十年來的高點。但就價值而言,僅勉強高於去年10月份的水平。

換句話說,企業在國內外的定價能力都在減弱,利潤壓力可能正在增加:本月晚些時候將公布的3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將值得關注。

私營部門的製造業投資也將值得關注。如果以價值計算的外部需求不能很快好轉,而中國國內經濟仍然疲軟,那麼最終這些投資將需要放緩。否則就像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領域現在面臨的情況一樣,政府或國有銀行將不得不開始以更直接的方式消化向工業部門發放過多貸款的代價。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產能利用率的細分數據。在中國政府最看好的汽車和電氣設備等行業,產能利用率的下降尤為明顯。這些行業即所謂的「」,包括電動汽車、晶元和太陽能電池板。決策者在最近的講話中重點強調了這些行業,但它們卻一直是西方政要的夢魘。2024年第一季度,汽車製造業產能利用率降至65%以下,遠低於2016年年中69.1%的前低點(不考慮2020年第一季度)。

另一方面,中國的傳統出口行業實際上表現相對較好。第一季度紡織業產能利用率有所上升,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產能利用率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了很多。

(示意圖)

與此同時,儘管債券收益率和利率接近多年來的低點,但整體的借貸水平(不包括政府債券發行)在3月份進一步減弱。如果利潤壓力開始迫使一些「新質生產力」著手放緩投資,政府將需要推出財政政策來支撐經濟增長。

抑或,中國可以繼續將超額儲蓄投資于製造業,進一步催生過剩產能,但最終買單的將是中國的銀行和中國政府,而不僅僅是中國的貿易夥伴。

來源: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