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啥樣了?到現場后我才覺得,川普可能真有戲

2024年04月27日 8:09

「到紐約了,記幾筆哥大見聞:到現場后我才覺得,今年可能真的有戲」

4月23號晚上,我住在哥大附近,直升飛機盤旋的聲音響了一整晚。第二天一早(4/24)決定去哥大里看看。校外是警車圈起的警戒線,要校內朋友拿著ID才能帶進校門。

-哥大校園是近一周媒體報道的焦點。對峙的雙方是同情的學生與偏向的校方。抗議的學生在哥大校園內支起帳篷,校長強硬處理,並允許身穿防暴裝備的進入校園逮捕學生。營地聲援也蔓延到了其他幾個藤校。

-昨晚(23號)校園發生了新一輪的衝突升級。接近午夜的時候,校方給學生下了通牒,聽說警察也來了。雙方的訴求,簡單來說,一邊是撤掉帳篷——學校希望,學生可以把他們在校園裡搭起來的示威帳篷撤掉,讓校園「重新恢復秩序與安全」。一邊是撤掉投資——同情巴勒斯坦的學生們希望,學校可以把它在以色列的投資撤掉,不要再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屠殺。目前狀態是進入48小時的談判期。但撤掉帳篷、撤掉投資,看起來都不像是48小時能辦成的事。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在現場的第一觀感:示威非常、非常和平。學生們在主校園裡畫了一塊草坪,所有的搭帳篷和舉牌子都發生在那一片區域里。營地有圍欄和守門人,入口處寫了詳細的社群規則,包括尊重個人邊界、保護成員隱私、拍照需要consent之類的。現場有學生在給visitor們發放食物、咖啡。與媒體渲染的氛圍很不一樣。我去的時候正好遇到了禱告時間,學生們用布圍了一個圈,把進行禱告的們圍起來,以保護他們的臉不被附近的記者拍到。

-在現場的時候,還遇到了眾議院院長Mike Johnson到學校演講。主要在批評哥大校長Shafik處理學生不力,沒能保護校園內的安全,建議她下台。在女神像前,學生圍了裡外三層,主要在噓他,「Mike you suck」。

-但這不代表學生支持校長。哥大校長Shafik現在的位置四面楚歌。一方面,讓警察進校園,其實極大地觸動了哥大師生的神經,學生群情激憤,一些教員威脅要起事,認為這是「對學生權利的一場空前的攻擊」。另一方面,她的行為也沒能達到討好猶太群體的目的,仍然被認為做得不夠。營地聲援升級后,至少有一名猶太大金主切斷了資金支持。白宮也表達了關切,那些Shafi本來想要努力迎合的共和黨議員在呼籲她辭職。

-在現場遇到了兩個歷史系的老教授,他們過去一周每天都會來營地。昨晚警察來的時候他們也在。其中一個教授告訴我,這種時刻,他們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證在場」,特別是在可能爆發衝突的時候。校方如果看到學校的資深僱員在場,而不只是一些年輕的學生,「動手」時會稍微顧及一些。

-跟camp的「守門人」聊,說晚上是最容易出警的時候,因為大多數人都是白天在場,課餘和上班的間隙過來聲援,但很少人留下過夜。

-跟朋友交流后被刷新的一個認知:哥大的本質是一個business,只不過恰好教育是它做得最好的一塊業務。哥大不只是一間世界一流的大學,它某種程度上還是一個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自己的債券,也有穆迪。哥大的醫院業務也很掙錢。從錢的角度去看,大約能夠明白為什麼校方跟學生會走到這一步:哥大的19個主要金主中,11個都有猶太背景。而展開聲援的人中,絕大多數都是本科生(少部分研究生和教員)

哥大的財報顯示,本科生的學費大約佔哥大收入的不到3%,是非常非常少的一部分。「舍小保大」的邏輯。

的藤校大約都有這個問題,這個回頭有機會再單開一條寫)

-營地成員的面孔大多非常年輕。午後陽光很辣,一個的女孩,邀請我和張豐老師去她的帳篷里歇息。她今年上大三,同時組織jewish for peace和anti semitism的活動。她告訴我,在人生的前20年,她對巴以問題幾乎沒有概念。一切變化都發生在去年10月7號之後。如今她和她的朋友們冒著被捕的風險也要來這裏搭帳篷,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平靜生活不被屠殺的權利」。

-一個觀感,不一定對,但是先寫下來:是到了這個現場之後,我才開始覺得,今年可能真的有戲。

大家雖然之前都在半真半假地這麼講,但沒到美國的時候,我其實沒什麼體感。在現場感受到的是非常突出的代際差異,特別是的基本盤這裏。黨以前吸引的這些美國年輕人,是受著藤校教育起來的一代進步主義者。他們儘管也對猶太人歷史上遭遇的大屠殺抱有同情,但他們作為左派的底色,跟當前以色列政權的極右翼本質,是水火不容的。老一代的政治家和決策者,固守著舊的美國位置,使用著舊的美國話語。而年輕的一代,從思想到話語,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來源:王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