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暴風驟雨社會運動前戲?中共房產最後殺手鐧

2024年07月22日 14:10

的集體所有制,他本質上是進程的最後一招,也是政策推行的殺手鐧,當然,我認為後續還有其他的配套措施,比如低門檻買房,更長的供房期.限,用時間換金錢的,降低農村人進城找不到工作而斷供的可能。這場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推行絕非炒冷飯,而是一項新的翻天覆地的政策,是一場暴風驟雨式的社會的前戲。

2023年統計結果,我們的城市化率是66%,這個是什麼概念呢?只能參考別的國家,比如日本,它的城市化率就達到了90%以上,也就是說,我們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繼續進行城市化。

廣大的農村還有很多人沒進城呢,城裡房子嚴重過剩,還沒人買呢!難道真的如大炮所說的住不完的房子要炸掉,也不便宜賣給你?

就像資本家寧把牛奶倒到海里,也不會便宜了你?牛奶便宜啊況且有大量的植脂末,房子可是貴了去,不能隨便炸了,所以最好的辦法不是建了又拆,而是要找到接盤的人。

祖孫三代供房

該買房的都買了,做投資的也不會再拿房地產做投資了,那讓誰買呢?估計你猜到了,底層永遠是買單者。

估計你又想到了,就是把農村人攆到城裡。可是他們實在沒錢,供不起房子。

問題多多,辦法總是有的,那就無限拉長供房的期限,還能拉長多久了?都已經30年了,30年,可是一個人一生的努力,從28歲或者30歲攻防開始,30年之後就60歲了,也就是說,一生都在供房子,總不能供40年吧,你想少了,可以供90年的,日本已經有這樣的先例,祖孫三代供房。

破碎的田園夢

可是,除了沒錢之外,農村人還有一個固執的觀念,這個觀念就是田園夢,這個夢從陶淵明開始,從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他的歸去來兮辭裏面,這種歸隱的夢想,影響了中國人代的知識分子文人,又導致了全民的尊崇,又導致了全民皆有這個田園夢,我們甚至認為,這是習以為常的人類皆有的。

實際上,這個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形態,西方人是沒有這種精神意識的,特別是隨著工業化浪潮的推進,幾乎沒有再給你田園詩歌夢的棲身之所,本應該有這種意識的,但是由於過高的城市化率導致了日本人根本沒有所謂的鄉野民間的棲身之所。

要想讓農村人來到城裡,我覺得至少需要三方面,第一個是首付的低門檻,第二是供房的壓力,第三就是打碎田園夢。

推拉拖拽式進城

在營銷學上有推力和拉力的說法,所謂的推理,主要是指針對經銷商的鋪貨,所謂的拉力,主要是指廣告的誘導。伴隨著一推一拉,也就產生了銷售。

房子也是個商品,但房子是屬於資產性的商品,數額比較大,購買通常會牽涉整個家庭的長遠決策,但他畢竟是個商品,用同樣的推拉政策一樣可以促進銷售。

對賣房子來說,所謂的推力就是土地政策,所謂的拉力,就是買房政策。

集體所有制,就是對的一種制衡,人類天生有私有制的傾向,這種集體所有制就是對私有者的本能對抗,讓那些習慣於土地私有的農村人,逐漸放棄對土地佔有的慾望,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斷絕他們的田園夢想。

而且從土地的運行效率來講,這種小農經濟的運作模式早該退出歷史舞台了。

農業稅有多大概率上會被重新徵收?

在此之前,我在另外一個篇帖中談過這個問題,人家都是以人頭來提升效率,比如一個人就可種上千公頃,而我們還在以畝產的方式去經營土地,去挑戰土地有增長上限的天頂。只有土地兼并了,土地的耕作效率才會大大提升,說的更直接一點,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不需要更多的人來耕種,更多的人在土地上蟄伏,是典型的佔著茅坑不拉屎,推行農村的集體所有制,就是迫使讓這些人重新考量,農村的家還值不值得留戀?畢竟現在所有的設施都已經進了城裡,農村的連上學都得在城裡寄宿了,的這些都已是爭的事實,像日本人一樣,進一步的城市化,或者是解決房地產危機的最後一招。

所以這些人最好都去城裡,更方便統一的網格化的管,剩下的就是錢的問題了,這個簡單,雖然我們的房子,不敢完全保證能住上70年,但也可以把貸款放到50年,用兩代人的努力去供房。

還可以刺激生育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可以繼續推行城鎮化建設,是他房子的質量能超過70年,甚至90年,這樣的房子就可以承擔90年,三代人的供房任務,大大緩解了每代人的公攻防壓力,同時還有一樣,你意想不到的,這就促使了人們繼續生育的意願,因為你不生娃,沒人繼承這個房子,假設說這個家庭斷代了,這個房子就自動收為國有,為了保持自己的產權,大多數老百姓都會繼續生娃,用來繼承自己的遺產和債務,當然,這裏指的就是房子。

農村的集體所有制,他本質上是城市化進程的最後一招,也是房推行的殺手鐧,當然,我認為後續還有其他的配套措施,比如低門檻買房,更長的供房期.限,用時間換金錢的,降低農村人進城找不到工作而斷供的可能。

這場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推行絕非炒冷飯,而是一項新的翻天覆地的政策,是一場暴風驟雨式的社會運動的前戲。

來源:濤濤不絕扯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