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落幕,一個時代過去了

2025年03月19日 17:46

這幾天,最看不懂的事情是被罵得體無完膚。

因為出售港口一事,曾經叱吒風雲的李超人三天內連遭三次批評,被警告國家大義面前不能裝糊塗,再不回頭將被釘到歷史恥辱柱上。

要知道出生於1928年7月,趕今年都97歲了,誰到這個年齡都會眼花耳聾、腰彎背駝、思維遲鈍,老糊塗是很正常的。

某種程度,現在的李嘉誠能夠活著、當個傀儡或者符號就行了,老邁的年齡已經不允許他再縱橫捭闔,真正運作港口交易的肯定另有其人。

比較靠譜的說法是,港口風波背後系李嘉誠兩個兒子之間矛盾的集中爆發。

長子性格穩重,行事低調,主要負責長江和記的核心業務,包括港口、房等傳統領域,次子則性格更加張揚,喜歡冒險,涉足科技、媒體等新興行業。

李澤鉅一直主張保留港口資產,認為這是家族產業的根基,而李澤楷則傾向於賣掉傳統業務,把資金投入到更具增長潛力的科技領域,兄弟倆的分歧促成了這筆交易,也把老爺子架到火上烤得外焦里嫩,不得安生。

就在李嘉誠飽受爭議之際,另外一個重大消息傳來,恆基地產創辦人於3月17日黃昏在香港逝世,享年97歲。

他的離世標志著香港「地產四大天王」僅剩李嘉誠一人,也象徵著港式商業精英的漸次落幕。

李兆基的一生也充滿傳奇,他家庭出身很好,家族經營的是黃金、匯兌和外幣生意,從6歲開始就學習經營之道,20歲的時候帶著1000元到香港創業,30歲時與郭得勝、馮景禧合辦地產公司,后自立門戶創辦恆基兆業地產,90年代地產掀起狂潮時一躍成為

作為李嘉誠的終生對手,李兆基1995-1997連續三年蟬聯《福布斯》亞洲首富,全球排名第四,90年代在美麗華收購戰中擊敗李嘉誠,令對方虧損150億港元,2000年後轉型「亞洲股神」,次貸危機期間精準抄底日股,實現財富幾何級增長。

2020年,92歲高齡的李兆基以304億美元身家,再度超越李嘉誠登頂香港首富。

慈善是所有富豪的歸宿,李嘉誠、李兆基無不樂善好施,李兆基捐款超百億,僅汶川大地震就捐出超5億元。

有網友一直銘記他的恩德,說自己1997年上高中,記得有個叫李兆基的資助貴州幾百名高中學生,當時拿了2000元(原本說是一年1000,後來說亞洲金融危機,給了2000,具體是啥原因也不清楚)。

1997年的時候,對大多數農村人來說,2000塊錢並不是個小數目。

如今李兆基以愛國企業家的身份不帶半點瑕疵地走了,只剩下難辭罪人之身的李嘉誠瑟瑟發抖。

李兆基說,「做生意要像打太極,剛柔並濟方得長久。」

李嘉誠則坦陳,「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有些東西是錢買不來的,他們無論何等精明,終歸是有限的。

郎咸平認為,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根本沒有資格批評李嘉誠。

對於後人來說,這些名字註定是無法複製的傳奇,不可能逾越的高山。

一個激情燃燒,創造的時代過去了,永遠過去了……

來源:梳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