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香港大专团体联署反对修改《逃犯条例》忧大陆罗织罪名引渡政治犯

2019年03月25日 14:32

香港多个大专团体联署反对修改《逃犯条例》。(摄影:郑铭)

【希望之声2019年3月24日】

视频制作:郑铭

香港政府藉台湾凶杀案提出修订《逃犯条例》,令未与香港签订引渡协议的可以用单次个案方式引渡疑犯,引发各界包括欧美等国际社会普遍担忧。香港大专学界和10多个专业团体发起联署反对修例,担忧大陆用包装的罪名引渡犯,破坏香港的法治。

学术自由学者联盟21名大专学者于2月底发起联署,反对港府修改《逃犯条例》,认为修例除了损害香港的人权法治,也令所有在港人士的言论、出版、学术和其他自由受到威胁;更为「一国两制」以及香港的繁荣稳定敲起「丧钟」。全球共有19个专业团体加入联署,其中包括116名大学教授和50名行政人员。

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成名在星期日公布联署结果的记者会上指,港府虽然多次表示今次修例不包括政治案件,但现时香港的法治排名为全球第16位,而大陆只有82位,近年至少有20多名维权人士被大陆当局以非政治罪名进行审讯,更在香港策划了铜锣湾书店事件,加上中美贸易战可能不断升温,令香港成为国际政治的磨心,影响香港法治和繁荣安定。

成名:「我们预计中美或中国与国际社会就有关经济、政治甚至军事的张力或持续一段相当长日子,我们忧虑这条例一旦成立,万一中国内地政治局势进一步收紧,独裁倾向进一步收紧,跟西方政治张力进一步升温,任何路经香港的政经商界的外国人士都可能触及地雷而被引导,在这情况下香港就成为一个国际政治磨心, 会进一步摧毁我们较为政治中立的地方所享有的繁荣安定及一个独立于中国(共)政府干预法治的传统。」

他又指,即使港府声称香港法庭会把关,但事实上香港的法庭无权检视大陆,因此担心香港的人权法和普通法保障,在大陆起不到作用。

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陈家洛强调,现时法例是保证港人士不会被引渡至大陆的防火墙,并非港府所指的漏洞。

陈家洛:「现行保障在香港的市民或在港工作的人不能被遣返或移送大陆司法制度中,其实并不是漏洞而是防火墙,是一国两制当中国际社会观察和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现时林郑月娥跟李家超做的不是堵塞漏洞,而是自毁长城,是正面攻击这道防火墙,做法等同于将一国两制引火自焚。所以为何在港的国际商会那么大反应,为何欧盟、英国、、加拿大跟香港有密切关系的这些国家要出声就这原因。」

陈家洛批评保安局局长李家超拒绝进行正式公众咨询是一大错误,现时到商会解画只是补镬,而商界要求豁免商业罪行,表现自私自利自大,亦是「搞分化」。

法政汇思召集人李安然表示,支持香港与台湾达成引渡协议,但反对跟大陆达成引渡协议,因为根据现行《逃犯条例》,港府已可应中国以外任何与香港没有引渡协议的司法管辖区的要求,作出一次过的个案移交安排,现时提出修订将剔除立法会把关的角色,将单次移交程序扩展至大陆,担心被引渡至大陆的人未能得到公平审讯。

对于港府有可能接受商界意见,在可引渡的罪行中剔除商业罪行,李安然认为会造成不公平和分化,大陆方面也可以其它罪名提出引渡。

李安然:「当今日政府真将一些商业罪行剔除,但你不知内地经济情况如何变化,它有变化时香港又将商业罪行放回名单上,今日坐在这的教育界、专业界别人士到时还会帮一些商界人士出来反对吗?不会了,因为到时只是将一些已通过制度中,再将一些商业罪行加入去,所以现在他们的做法会令就政府修订这整个质疑的声音分化了,削弱了个力量。反而我认为商界如真的不信任内地系统,应该将整个修订范围将内地剔除,而非单纯将一些商业罪行剔除就足够。」

他进一步指,即使《逃犯条例》的修订并不涉及政治罪名,大陆政府亦可利用经济犯罪之名,或将被要求引渡人士涉嫌触犯法例所包括的46项罪行,如欺诈、伪造文件、逃税、贿赂、走私、非法堕胎,以及卖淫等罪行,以此进行引渡。

陈家洛呼吁市民于3月31日参与游行,反对港府修改《逃犯条例》。

责任编辑:李璐

(希望之声版权所有,未经希望之声书面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澳洲希望之声携手福利部 为华人搭建走入澳洲的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