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绿卡的那一天,我们还是分手了”

2020年08月26日 21:38

来源:

2020年,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国外生活的华人来说,都有一种“薛定谔的2020年”的感觉。

过着2020年,又好像没在过,以前说再见是:Good Day,现在是Keep Safe,以前出门是记得带钥匙,现在是记得戴口罩。生活变化巨大所以感到不真实,这可能是很多人的内心迷思。

疫情来袭,有人在家上网课,有人待业宅家数日子,有人生意惨淡焦头烂额,更有人失业失去经济来源….

七夕将至,在的你们又是怎么过的呢?

01

PR来了,她走了…

和澳洲无数对情侣经历相同。

David(化名)和Molly(化名)两人相识相恋于国内,大四两人合计了一下决定一起来。2015年,两人分别报考了Monash大学的工程以及Accounting专业,在澳洲开始了求学生活。

(source:zhan.renren)

刚来的时候,两人租住在Clayton旁的一个小公寓内。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两个人上学期间的空余时间都用来兼职赚取生活费。David上晚班,Molly就去买面包给他送去,坐在路边椅子上等他下班。

Molly在华人餐厅打一天工,回家David总能帮她按按肩、捶捶腿,包揽所有的家务。晚上十点,结束漫长而疲惫的一天的俩人,终于得闲,可以窝在沙发里选上一部轻松的电影看。茶几上摆着晚上逛超市刚买的新鲜水果。

生活虽苦,小情侣在一起也算甜。

2017年年底,毕业后,工程专业毕业的David提出想留在澳洲,两人又开始一起找工作、办工签,搬家….忙忙碌碌,好在一切都顺顺利利。

485签证顺利下签,Molly找到了一份会计事务所的工作,而David则在工作的同时,准备PTE,PY为办理移民做准备。

(source:sohu.com)

2019年,一再缩紧,David的PTE终于考到了四个8,但是迟迟没有获邀,而Molly的父母则几乎是每天一个电话或者视频,催她,希望她不要在澳洲浪费时间了。

本以为再熬一熬就能拿下PR,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两人都丢了工作,失去了收入来源。

一开始还好,两人还有一些积蓄,可随着越演越烈,封城封区…两人开始坚持不住了。

房租渐渐交不上,生活费也紧紧巴巴,俩人也因为焦虑笼罩、情绪断弦,在家里吵架不断,“想回国”——5年来,Molly第一次对David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她说:“为什么不回国呢?”

“我觉得我们回国也可以过得很好啊!”

“在澳洲拼了这么久,我真的看不到头….“

努力了那么久,NATTI也考了,PTE还花了不少钱,眼看着马上要拿到EOI邀请,让David这样回国,他实在不甘心……

(source:xici.com)

一边是相恋已久的女友,一边是自己梦寐以求的PR,怎么选?

终于有一天,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Molly说:“银行卡里只剩这个月的房租钱,连生活费都没有……澳洲,你告诉我要怎么留下来?”Molly红着眼睛、紧咬嘴唇,眼泪就那么吧嗒吧嗒地往下掉,那么多年的坚持,曾经清晰无比的梦,一下在视线中变得模糊而遥不可及。

David愣愣地站着,指甲紧紧抠着手心,回想起自己的银行账户,一句挽留的话都说不出口。

Molly最后还是走了,定了8月12日的机票,分手,回国。

(source:mafengwo.cn)

在Molly走的那天,David收到中介发来的短信:EOI邀请下来了。

后来有人问David,后悔吗?没留住她。David苦笑说:说不上后悔,我们俩之间总想抓住生活里或这或那的希望,可是命运不允许,银行卡里的余额,也不允许。

2020年七夕,他们开始天各一方。

10年“澳飘”的七夕

Brian是来澳洲10年的老炮,30好几了,跟妻子结婚2年,孩子一岁。妻子是家庭主妇,平时光靠Brian一人挣钱,他背着房贷,日子紧巴巴。

但他仍心疼老婆带孩子辛苦,非常体谅她。本来是个建筑工,疫情一来,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开工了。

(source:sohu.com)

他索性在微信上干起了外卖服务,妻子在家做包子、饺子,卖给相熟的朋友,七夕将至,他们还推出情人套餐:凡是情侣,买单数,送双数。

俩口子把经营得热热闹闹。

朋友问Brian,这点微薄的收入,够吗?Brian笑着说:怎么可能够?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不就是要关关难过关关过吗?

(source:zhuanlan.zhihu)

其实,两人平时也节省,在工资还有余的情况下,存了一笔应急基金,再加上微信小生意赚点钱,日子慢慢也就这么过来了。

Brian说,以前一起工作的澳洲同事告诉他:节省的人懂存钱,聪明的人懂得钱生钱。

即使是做点小生意,这也让Brian每月的银行账户上有了流水,两夫妻日子越过越有希望。

2020年的七夕,是他们两个人携手共进的普通的一天。

03

澳洲,这里怎么过才算好?

七夕是民间赋予有情人生活的仪式感,而生活的希望和“奔头”却是自己给的。

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是一场海啸,而身在澳洲的华人们,则像一颗颗努力扎根的树。有的树扎根不深,树荫不旺,一眨眼就被卷走,他们或离开澳洲,或生活疲倦。也有一些扎根很深的树,他们在风暴里,选择挺着留下。

如果说在风雨里,如何深深扎根,增加自己抵抗风险的能力?心态、能力、存款,缺一不可。

88岁的巴菲特曾说过:“在我看来,人生就像一场电影,但你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重要的是你要找一份哪怕你不需要工作也愿意做的事情。”

(source:sohu.com)

存钱,是成年人的高级自律,那学会‘利用钱’则是聪明人的生活哲学。学会理财和投资,是你对抗生活风险,不可或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