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綠卡的那一天,我們還是分手了」

2020年08月26日 21:38

來源:

2020年,無論是對國內,還是國外生活的華人來說,都有一種「薛定諤的2020年」的感覺。

過著2020年,又好像沒在過,以前說再見是:Good Day,現在是Keep Safe,以前出門是記得帶鑰匙,現在是記得戴口罩。生活變化巨大所以感到不真實,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內心迷思。

疫情來襲,有人在家上網課,有人待業宅家數日子,有人生意慘淡焦頭爛額,更有人失業失去經濟來源….

七夕將至,在的你們又是怎麼過的呢?

01

PR來了,她走了…

和澳洲無數對情侶經歷相同。

David(化名)和Molly(化名)兩人相識相戀於國內,大四兩人合計了一下決定一起來。2015年,兩人分別報考了Monash大學的工程以及Accounting專業,在澳洲開始了求學生活。

(source:zhan.renren)

剛來的時候,兩人租住在Clayton旁的一個小公寓內。

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兩個人上學期間的空余時間都用來兼職賺取生活費。David上晚班,Molly就去買麵包給他送去,坐在路邊椅子上等他下班。

Molly在華人餐廳打一天工,回家David總能幫她按按肩、捶捶腿,包攬所有的家務。晚上十點,結束漫長而疲憊的一天的倆人,終於得閑,可以窩在沙發里選上一部輕鬆的電影看。茶几上擺著晚上逛超市剛買的新鮮水果。

生活雖苦,小情侶在一起也算甜。

2017年年底,畢業后,工程專業畢業的David提出想留在澳洲,兩人又開始一起找工作、辦工簽,搬家….忙忙碌碌,好在一切都順順利利。

485簽證順利下籤,Molly找到了一份會計事務所的工作,而David則在工作的同時,準備PTE,PY為辦理移民做準備。

(source:sohu.com)

2019年,一再縮緊,David的PTE終於考到了四個8,但是遲遲沒有獲邀,而Molly的父母則幾乎是每天一個電話或者視頻,催她,希望她不要在澳洲浪費時間了。

本以為再熬一熬就能拿下PR,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兩人都丟了工作,失去了收入來源。

一開始還好,兩人還有一些積蓄,可隨著越演越烈,封城封區…兩人開始堅持不住了。

房租漸漸交不上,生活費也緊緊巴巴,倆人也因為焦慮籠罩、情緒斷弦,在家裡吵架不斷,「想回國」——5年來,Molly第一次對David提出了這樣的想法。

她說:「為什麼不回國呢?」

「我覺得我們回國也可以過得很好啊!」

「在澳洲拼了這麼久,我真的看不到頭….「

努力了那麼久,NATTI也考了,PTE還花了不少錢,眼看著馬上要拿到EOI邀請,讓David這樣回國,他實在不甘心……

(source:xici.com)

一邊是相戀已久的女友,一邊是自己夢寐以求的PR,怎麼選?

終於有一天,兩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Molly說:「銀行卡里只剩這個月的房租錢,連生活費都沒有……澳洲,你告訴我要怎麼留下來?」Molly紅著眼睛、緊咬嘴唇,眼淚就那麼吧嗒吧嗒地往下掉,那麼多年的堅持,曾經清晰無比的夢,一下在視線中變得模糊而遙不可及。

David愣愣地站著,指甲緊緊摳著手心,回想起自己的銀行賬戶,一句挽留的話都說不出口。

Molly最後還是走了,定了8月12日的機票,分手,回國。

(source:mafengwo.cn)

在Molly走的那天,David收到中介發來的簡訊:EOI邀請下來了。

後來有人問David,後悔嗎?沒留住她。David苦笑說:說不上後悔,我們倆之間總想抓住生活里或這或那的希望,可是命運不允許,銀行卡里的餘額,也不允許。

2020年七夕,他們開始天各一方。

10年「澳飄」的七夕

Brian是來澳洲10年的老炮,30好幾了,跟妻子結婚2年,孩子一歲。妻子是家庭主婦,平時光靠Brian一人掙錢,他背著房貸,日子緊巴巴。

但他仍心疼老婆帶孩子辛苦,非常體諒她。本來是個建築工,疫情一來,已經有好幾個月沒開工了。

(source:sohu.com)

他索性在微信上干起了外賣服務,妻子在家做包子、餃子,賣給相熟的朋友,七夕將至,他們還推出情人套餐:凡是情侶,買單數,送雙數。

倆口子把經營得熱熱鬧鬧。

朋友問Brian,這點微薄的收入,夠嗎?Brian笑著說:怎麼可能夠?但是,兩個人在一起,不就是要關關難過關關過嗎?

(source:zhuanlan.zhihu)

其實,兩人平時也節省,在工資還有餘的情況下,存了一筆應急基金,再加上微信小生意賺點錢,日子慢慢也就這麼過來了。

Brian說,以前一起工作的澳洲同事告訴他:節省的人懂存錢,聰明的人懂得錢生錢。

即使是做點小生意,這也讓Brian每月的銀行賬戶上有了流水,兩夫妻日子越過越有希望。

2020年的七夕,是他們兩個人攜手共進的普通的一天。

03

澳洲,這裏怎麼過才算好?

七夕是民間賦予有情人生活的儀式感,而生活的希望和「奔頭」卻是自己給的。

突如其來的疫情,像是一場海嘯,而身在澳洲的華人們,則像一顆顆努力紮根的樹。有的樹紮根不深,樹蔭不旺,一眨眼就被捲走,他們或離開澳洲,或生活疲倦。也有一些紮根很深的樹,他們在風暴里,選擇挺著留下。

如果說在風雨里,如何深深紮根,增加自己抵抗風險的能力?心態、能力、存款,缺一不可。

88歲的巴菲特曾說過:「在我看來,人生就像一場電影,但你不能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重要的是你要找一份哪怕你不需要工作也願意做的事情。」

(source:sohu.com)

存錢,是成年人的高級自律,那學會『利用錢』則是聰明人的生活哲學。學會理財和投資,是你對抗生活風險,不可或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