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上天,墨尔本一杯拿铁要$8刀”?网友直言,没有“小费文化”的澳洲,却有更狠的招数
昨天是public holiday国王生日假期,虽然天气比较冷,但是难得的大晴天,出门吃个brunch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当你看到一杯普通拿铁居然要价8.18澳元时,可能就笑不出来了。
墨尔本居民David就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在墨尔本东区咖啡馆购买了一杯中杯杏仁拿铁,竟然被收取了8.18澳元的高额费用。
自己在家打咖啡吧
David说,他预料到了公共假日附加费,但没想到会被收取15%的附加费外加刷卡费。
“不要误会,我知道杏仁奶要额外收费,但我认为15%有点过分了,”David说。
“咖啡馆人满为患!外面也都是人。而且员工并不多。虽然我承认他们需要支付双倍工资,但我觉得这个收费太高了。”
David问“墨尔本的朋友们”,大家对公共假期8.18澳元的中杯杏仁奶卡布奇诺有什么看法?
当然,评论区立马炸了锅,小伙伴们纷纷表达了对公共假日附加费的愤怒。有人甚至说在堪培拉一杯付了9.50澳元。
“这咖啡是从意大利空运来的吗?”一位用户笑道,“他们是在你面前种的咖啡豆吗?”
还有人建议:“7-Eleven的咖啡更好,只要2澳元,便宜又好喝。”一位用户直接开玩笑:“下次自己带个小农场去吧,自己种,自己磨!”
也有一些咖啡爱好者站在小企业主一边。
“今天服务你的人工资超过50澳元/小时。价格可能看起来有点高,但老板也没办法啊,”一位用户解释道。
澳洲,没有小费文化!
除了周末和公共假期surcharge,还有一件事情让澳洲人非常费解 — 咱们什么时候冒出来了小费文化?
大家还记得疫情期间,外出吃饭的日子,那时候大家为了支持本地餐饮业,偶尔给点小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现在,疫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小费文化却在澳洲渐渐抬头。尤其是随着QR码点餐应用的普及,小费已悄然渗透进了澳洲的餐饮业。
一位悉尼男子在分享了一张截图,他质疑道:“我用QR码点餐,我到底在为啥付小费?”
截图显示,男子点了一杯冰拿铁(7.50澳元)、一份班尼迪克蛋(27澳元)和一份红薯条(14澳元)——一顿早餐将近48.50澳元。
然而,结账时应用提示他支付5%、7.5%或10%的小费,也可以选择拒绝小费(“也许下次”)或确认小费金额并完成支付。
评论中直接回复:“别给小费。别让澳洲变成美国那样,我们不需要强制小费。小费是为了优质服务,而不是因为你必须付。”
有些用户更是火力全开,称小费是“经济疾病”,并说“这破玩意还是留在美国吧”。
还有网友调侃:“我是不是该给电脑管理员小费呢?点餐的时候,我都没和任何服务员互动,只是扫描了一个QR码,在手机上自己点餐、自己支付。”
其实,美国的小费文化也有它的历史原因。
在美国,服务生靠小费过日子,没小费基本活不下去。但在澳洲,有着世界高的工资保障,服务生们不应该靠小费来补贴生活费。
说真的,小费文化如果蔓延开来,可能会让外出吃饭变得更加昂贵,对大家的荷包可是个大考验。
*以上内容系网友会火自行转载自墨尔本吃饭吧,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