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神操作!怒扇假车主一巴掌
雷军神操作!
扇了假车主一巴掌
此前,小米汽车SU7 Ultra因“风道盖功能争议”遭遇大批蒙面车主要求“无损退车”,
图源:小红书
要求退车和质疑虚假宣传的声音也蔓延至雷总的微博评论区:
(网友喊话退车)
(质问虚假宣传)
而就在今天,雷军在微博上搞了一个神操作:只有关注超过100天的用户,才能发表评论。
图源:微博
此消息一出,网友们第一反应是:雷军怎么突然变了?
但仔细一想,这种设置实则是雷军的一个神操作。
不是关闭评论,不是屏蔽用户,而是设下一道隐形的门槛,试图把用9.9元买来的“假订单车主”和“吃瓜群众”拦在门外,保留“老粉”的真实声音。
图源:微博
然而,也有分析指出,雷军真的是累了。
这场危机的矛盾点并不在微博,而在车主对小米SU7 Ultra不满的“实锤”。
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宣传中主打“复刻原型车+性能导风”,而在使用中却发现,导风效果可有可无,甚至不通风,“装饰品”属性被车主当场拆穿。
图源:B站
更糟的是,小米补偿方案中提出的“2万积分”价值仅约2000元;
图源:微博@小米汽车
而想更换回普通铝制前舱盖的车主,需要重新排队30到40周,几乎再等一年。
这种落差,让不少车主发声表示非常失望。
失望从来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从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回应里积累出来的。
有网友表示,这个事根本不在通不通风,而是挖孔的情绪价值没了。
图源:B站
既然被抓住了宣传时的漏洞,那为了品牌形象就要立正挨打,不过也是有策略的。
因此,有网友建议:第一,公布标准版53万的不再提供挖孔碳纤维机盖选配服务,接受所有挖孔车主退订要求。
第二,将挖孔机盖打包竞速套装一起卖,就是10万不带挖孔和14.2万带挖孔。
第三,如果还觉得这样不够妥当,那就干脆不卖假挖孔了,直接在82万的给真挖孔。
这样通过退订,给所有没看实车就下定的车主表达感谢,同时通过停售提高售价,给现在有挖孔的买家提高情绪价值,减少退订情况,这样应该能平息这波信任危机。
图源:B站
风道盖争议
不只是实用问题
事实上,小米SU7 Ultra的“风道盖风波”,表面上是一块“盖子”的问题,实质上是小米造车初期“营销大于实质”的战略后遗症。
图源:小米汽车
在发布会上,它是设计灵感源自刷圈纽北的原型车“性能组件”。
图源:B站@雷军
在现实中,它是气流导不导出都不太重要的“视觉装饰”。
一字之差,却是用户买单与退单的界限。
当营销话术冲在产品前面,品牌就容易跌进信任的深坑。
小米汽车在这一次战略尝试中,犯了两个关键性错误:一是产品宣传与实际不符。
小米汽车 SU7 Ultra 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实际功能与前期宣传存在差异,被车主认为装饰功能大于实用价值。
图源:微博@雷军
这种宣传与实际功能的偏差,引发了车主的不满,导致近 400 名车主集体要求退车。
二是给出的售后补偿与解决方案争议较大。
面对车主的不满,小米提出的补偿措施未能让车主满意。
简而言之,这种营销和实际的割裂感,让用户既愤怒又失望。
图源:小红书
甚至不少早期支持者开始质疑:小米造车到底是真做产品,还是在复制小米手机的营销策略?
一辆车能否长红,不取决于发布会有多酷,而取决于用户用得有多踏实。
更令人忧心的是,面对400多名维权车主,小米没有第一时间成立专属客服小组、快速通道处理退换,而是用标准化的公告、积分补偿“发一刀药膏”了事。
这种处理方式,放在初创期可能还能理解,放在今天的小米汽车身上,只能说明准备不充分。
雷军真的累了
走下神坛
曾几何时,雷军是互联网创业者里“最懂用户”的那一位。
图源:微博@雷军
他带着“雷神”“性价比教父”“米粉代表”的多重标签,从智能手机闯进汽车赛道,并且的确拿出了非常惊艳的产品——小米SU7。
图源:微博
粉丝一度坚信:小米汽车会像小米手机一样,掀起一场“价格革命”。
可如今的局面告诉我们:情怀不是免死金牌。
微博限评,是雷军IP的一次转折。
如今,这道“听用户骂”的门槛被自己锁上了。
一个企业家的IP不是靠发布会立起来的,而是靠在风波中接受质疑的姿态维护的。
其实,雷总并不是没有自省。
他在5月10日发微博感叹:“过去一个多月是自己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图源:微博
但比情绪更重要的是行动。
如果这段“艰难时刻”只换来微博设置,那不仅风波难平,小米汽车的未来也会失去方向。
在新零售参考看来,不怕挨骂的企业家,才配赢回用户。
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遇到危机,但真正决定它是否能走下去的,是创始人在关键时刻的回应姿态。
今天的用户已经不再是“花钱围观产品”的消费者,而是“用脚投票、用键盘发声”的参与者。
让用户闭嘴,用户就会离开;让用户参与,用户就会留下。
小米汽车真正需要的,不是限评,而是“开门”。
开门见山地倾听需求、承认问题、有则改之,无责捍卫自己的品牌形象,
毕竟,积极的回应总好过回避与沉默。
*以上内容系网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转载自新零售参考,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