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神操作!怒扇假車主一巴掌
雷軍神操作!
扇了假車主一巴掌
此前,小米汽車SU7 Ultra因「風道蓋功能爭議」遭遇大批蒙面車主要求「無損退車」,
圖源:小紅書
要求退車和質疑虛假宣傳的聲音也蔓延至雷總的微博評論區:
(網友喊話退車)
(質問虛假宣傳)
而就在今天,雷軍在微博上搞了一個神操作:只有關注超過100天的用戶,才能發表評論。
圖源:微博
此消息一出,網友們第一反應是:雷軍怎麼突然變了?
但仔細一想,這種設置實則是雷軍的一個神操作。
不是關閉評論,不是屏蔽用戶,而是設下一道隱形的門檻,試圖把用9.9元買來的「假訂單車主」和「吃瓜群眾」攔在門外,保留「老粉」的真實聲音。
圖源:微博
然而,也有分析指出,雷軍真的是累了。
這場危機的矛盾點並不在微博,而在車主對小米SU7 Ultra不滿的「實錘」。
價值4.2萬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宣傳中主打「復刻原型車+性能導風」,而在使用中卻發現,導風效果可有可無,甚至不通風,「裝飾品」屬性被車主當場拆穿。
圖源:B站
更糟的是,小米補償方案中提出的「2萬積分」價值僅約2000元;
圖源:微博@小米汽車
而想更換回普通鋁製前艙蓋的車主,需要重新排隊30到40周,幾乎再等一年。
這種落差,讓不少車主發聲表示非常失望。
失望從來不是突然爆發的,而是從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回應里積累出來的。
有網友表示,這個事根本不在通不通風,而是挖孔的情緒價值沒了。
圖源:B站
既然被抓住了宣傳時的漏洞,那為了品牌形象就要立正挨打,不過也是有策略的。
因此,有網友建議:第一,公布標準版53萬的不再提供挖孔碳纖維機蓋選配服務,接受所有挖孔車主退訂要求。
第二,將挖孔機蓋打包競速套裝一起賣,就是10萬不帶挖孔和14.2萬帶挖孔。
第三,如果還覺得這樣不夠妥當,那就乾脆不賣假挖孔了,直接在82萬的給真挖孔。
這樣通過退訂,給所有沒看實車就下定的車主表達感謝,同時通過停售提高售價,給現在有挖孔的買家提高情緒價值,減少退訂情況,這樣應該能平息這波信任危機。
圖源:B站
風道蓋爭議
不只是實用問題
事實上,小米SU7 Ultra的「風道蓋風波」,表面上是一塊「蓋子」的問題,實質上是小米造車初期「營銷大於實質」的戰略後遺症。
圖源:小米汽車
在發布會上,它是設計靈感源自刷圈紐北的原型車「性能組件」。
圖源:B站@雷軍
在現實中,它是氣流導不導出都不太重要的「視覺裝飾」。
一字之差,卻是用戶買單與退單的界限。
當營銷話術沖在產品前面,品牌就容易跌進信任的深坑。
小米汽車在這一次戰略嘗試中,犯了兩個關鍵性錯誤:一是產品宣傳與實際不符。
小米汽車 SU7 Ultra 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實際功能與前期宣傳存在差異,被車主認為裝飾功能大於實用價值。
圖源:微博@雷軍
這種宣傳與實際功能的偏差,引發了車主的不滿,導致近 400 名車主集體要求退車。
二是給出的售後補償與解決方案爭議較大。
面對車主的不滿,小米提出的補償措施未能讓車主滿意。
簡而言之,這種營銷和實際的割裂感,讓用戶既憤怒又失望。
圖源:小紅書
甚至不少早期支持者開始質疑:小米造車到底是真做產品,還是在複製小米手機的營銷策略?
一輛車能否長紅,不取決於發布會有多酷,而取決於用戶用得有多踏實。
更令人憂心的是,面對400多名維權車主,小米沒有第一時間成立專屬客服小組、快速通道處理退換,而是用標準化的公告、積分補償「發一刀藥膏」了事。
這種處理方式,放在初創期可能還能理解,放在今天的小米汽車身上,只能說明準備不充分。
雷軍真的累了
走下神壇
曾幾何時,雷軍是互聯網創業者里「最懂用戶」的那一位。
圖源:微博@雷軍
他帶著「雷神」「性價比教父」「米粉代表」的多重標籤,從智能手機闖進汽車賽道,並且的確拿出了非常驚艷的產品——小米SU7。
圖源:微博
粉絲一度堅信:小米汽車會像小米手機一樣,掀起一場「價格革命」。
可如今的局面告訴我們:情懷不是免死金牌。
微博限評,是雷軍IP的一次轉折。
如今,這道「聽用戶罵」的門檻被自己鎖上了。
一個企業家的IP不是靠發布會立起來的,而是靠在風波中接受質疑的姿態維護的。
其實,雷總並不是沒有自省。
他在5月10日發微博感嘆:「過去一個多月是自己創業以來最艱難的時刻。」
圖源:微博
但比情緒更重要的是行動。
如果這段「艱難時刻」只換來微博設置,那不僅風波難平,小米汽車的未來也會失去方向。
在新零售參考看來,不怕挨罵的企業家,才配贏回用戶。
任何一家企業都可能遇到危機,但真正決定它是否能走下去的,是創始人在關鍵時刻的回應姿態。
今天的用戶已經不再是「花錢圍觀產品」的消費者,而是「用腳投票、用鍵盤發聲」的參与者。
讓用戶閉嘴,用戶就會離開;讓用戶參与,用戶就會留下。
小米汽車真正需要的,不是限評,而是「開門」。
開門見山地傾聽需求、承認問題、有則改之,無責捍衛自己的品牌形象,
畢竟,積極的回應總好過迴避與沉默。
*以上內容系網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轉載自新零售參考,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