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到悉尼:这位交易奇才为何All in大宗商品?

2025年05月28日 9:26

林赛·泰勒(Lindsay Taylor)用“跑步机开到最大坡度,再不间断猛跑12年”来形容自己在对冲基金行业的经历。他曾在全球顶级对冲基金SAC Capital(由亿万富豪史蒂夫·科恩创办)担任大宗商品股票交易员,职业足迹遍及得梅因、伦敦、纽约、新加坡和

It has historically been much easier to make money trading technology or consumer stocks. Now, it could be commodities’ time in the sun. David Rowe

正是这种高压不间断的节奏让他最终决定回到,在2020年创立自己的公司——Drummond Knight Asset Management。得益于某家对冲基金提供的3亿起始资金,他的基金在5年内规模已扩大至15亿澳元,年化收益率达17%,同时实现了对市场风险的对冲。如今,该基金已“软关闭”,只接受有限的新资金。

他表示,尤其适合做大宗商品股的交易,理由包括丰富的资源、接近等主要买家市场,以及深厚的行业人才储备。

不过,交易大宗商品股票并不容易。许多全球知名价值型基金经理甚至选择完全回避这一板块,因其周期性波动大、现金流难预测。而在多策略对冲基金中,科技股和消费股通常更容易赚钱。

尽管如此,泰勒坚信:“现在这份辛苦开始值得了。”无论做多还是做空,大宗商品板块正在释放丰富机会,尤其是铜。

三大趋势支撑“做多铜”的逻辑:

电气化趋势:不仅仅是AI数据中心崛起,欧美市场几十年来首次出现电力需求增长,而电网却远远跟不上节奏。

地缘政治推动本地制造回流:全球生产向近岸转移,虽然会抑制整体经济增长,但却是大宗商品需求的利好。

关键矿产战略储备:各国为保障供应安全可能囤积库存,制造价格扭曲。

他最看好的是具备“增长许可证”的铜矿公司,例如美国Freeport-McMoRan(全球最大铜矿商之一)和澳洲上市公司Sandfire Resources,后者项目按期完工、预算控制良好。

Rio Tinto与BHP同样估值便宜,他偏好前者,因为其短期增长前景更好,并称:“价格依旧坚挺,中国钢铁需求比预期强得多。”

黄金与稀土:机会与担忧并存

金价飙升之际,黄金股对价值投资者构成诱惑,但泰勒指出市场普遍对黄金矿企如何使用资本缺乏信任。他批评行业内普遍存在“高价并购”和“盲目追产量”行为,侵蚀利润。Drummond Knight尚未大举建仓黄金股,但密切关注管理层是否变得更为理性。

他依然看空锂,因供给未见减少迹象,而动力煤则因中印两国均大力推动能源自给自足,价格可能长期低于成本支撑。

相比之下,泰勒看好Lynas Rare Earths。虽然近期股价下滑,但作为中国之外唯一的稀土加工商,Lynas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更具吸引力的是:“人形机器人将催生新一轮稀土需求浪潮。”

人形机器人需要大量磁铁驱动关节动作,而磁铁主要由稀土制造。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一个1.2万亿美元的市场,2050年更有望达到4.7万亿美元,从而让全球磁铁需求翻倍。上周该行将Lynas评级连升两级,目标价上调至每股10澳元。

小结

当全球市场讨论AI、数据中心与美元霸权之时,泰勒却专注于那些仍被“低估”的传统资产:铜、稀土、能源与黄金。他用自己对资源股市场的理解,持续为投资人创造优异回报。

机器人可能终将统治世界,但对大宗商品股票的深度挖掘与灵活交易,依然需要人类的智慧。

*以上内容系网友风平浪静自行转载自澳洲财经见闻,该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态度。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对文章或图片/视频版权有异议,请邮件至我们反馈,平台将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