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紐約到悉尼:這位交易奇才為何All in大宗商品?
林賽·泰勒(Lindsay Taylor)用「跑步機開到最大坡度,再不間斷猛跑12年」來形容自己在對沖基金行業的經歷。他曾在全球頂級對沖基金SAC Capital(由億萬富豪史蒂夫·科恩創辦)擔任大宗商品股票交易員,職業足跡遍及得梅因、倫敦、紐約、新加坡和悉尼。
It has historically been much easier to make money trading technology or consumer stocks. Now, it could be commodities』 time in the sun. David Rowe
正是這種高壓不間斷的節奏讓他最終決定回到澳洲,在2020年創立自己的公司——Drummond Knight Asset Management。得益於某家對沖基金提供的3億澳元起始資金,他的基金在5年內規模已擴大至15億澳元,年化收益率達17%,同時實現了對市場風險的對沖。如今,該基金已「軟關閉」,只接受有限的新資金。
他表示,澳大利亞尤其適合做大宗商品股的交易,理由包括豐富的資源、接近中國等主要買家市場,以及深厚的行業人才儲備。
不過,交易大宗商品股票並不容易。許多全球知名價值型基金經理甚至選擇完全迴避這一板塊,因其周期性波動大、現金流難預測。而在多策略對沖基金中,科技股和消費股通常更容易賺錢。
儘管如此,泰勒堅信:「現在這份辛苦開始值得了。」無論做多還是做空,大宗商品板塊正在釋放豐富機會,尤其是銅。
三大趨勢支撐「做多銅」的邏輯:
電氣化趨勢:不僅僅是AI數據中心崛起,歐美市場幾十年來首次出現電力需求增長,而電網卻遠遠跟不上節奏。
地緣政治推動本地製造迴流:全球生產向近岸轉移,雖然會抑制整體經濟增長,但卻是大宗商品需求的利好。
關鍵礦產戰略儲備:各國為保障供應安全可能囤積庫存,製造價格扭曲。
他最看好的是具備「增長許可證」的銅礦公司,例如美國Freeport-McMoRan(全球最大銅礦商之一)和澳洲上市公司Sandfire Resources,後者項目按期完工、預算控制良好。
Rio Tinto與BHP同樣估值便宜,他偏好前者,因為其短期增長前景更好,並稱:「鐵礦石價格依舊堅挺,中國鋼鐵需求比預期強得多。」
黃金與稀土:機會與擔憂並存
金價飆升之際,黃金股對價值投資者構成誘惑,但泰勒指出市場普遍對黃金礦企如何使用資本缺乏信任。他批評行業內普遍存在「高價併購」和「盲目追產量」行為,侵蝕利潤。Drummond Knight尚未大舉建倉黃金股,但密切關注管理層是否變得更為理性。
他依然看空鋰,因供給未見減少跡象,而動力煤則因中印兩國均大力推動能源自給自足,價格可能長期低於成本支撐。
相比之下,泰勒看好Lynas Rare Earths。雖然近期股價下滑,但作為中國之外唯一的稀土加工商,Lynas具有重要戰略價值。更具吸引力的是:「人形機器人將催生新一輪稀土需求浪潮。」
人形機器人需要大量磁鐵驅動關節動作,而磁鐵主要由稀土製造。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一個1.2萬億美元的市場,2050年更有望達到4.7萬億美元,從而讓全球磁鐵需求翻倍。上周該行將Lynas評級連升兩級,目標價上調至每股10澳元。
小結
當全球市場討論AI、數據中心與美元霸權之時,泰勒卻專註于那些仍被「低估」的傳統資產:銅、稀土、能源與黃金。他用自己對資源股市場的理解,持續為投資人創造優異回報。
機器人可能終將統治世界,但對大宗商品股票的深度挖掘與靈活交易,依然需要人類的智慧。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