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從中國共享經濟中受益的是風險資本而非大眾

2017年05月31日 11:51

來源:環球網

中國的共享經濟極其盛行,從籃球、公寓、雨傘到歌曲,都有共享經濟的模式。但中國的共享經濟扭轉了商業模式,從中受益的是風險資本而不是大眾。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Airbnb和優步等全球共享經濟的最大提倡者讓人們通過(自己的)出租公寓、汽車或時間賺取外快,但中國幾乎所有商品出租的收入都歸資本所有者。「在國外更像是個人的共享經濟」,創業者埃里克·張(音)說,「但在中國則是公司的」。

這些公司得到的利益是數據,商品多次出租可提供有關用戶習慣的大數據。數據還能用於信用評分系統,比如多次不歸還雨傘,信用評分就會下降。這讓共享成為一個大量複製的商業模式。自行車、充電寶、雨傘甚至籃球都能按小時租借。就連音樂提供商也開始加入到共享模式中了,大城市裡的商場和超市外擺放著電話亭式卡拉OK廳,人們在午餐時可以衝進去唱一兩首歌,甚至還能錄音。

也有業者計劃今年再在酒吧和咖啡館放置100多萬個儲存充電寶的終端。業主只需支付電費,而用戶們則將根據終端所在位置,每充電30或60分鐘以上需付費。將小小的充電寶推向眾多服務點,也是為了收集大數據。「不只是單車,有價值的還有數據」,德勤中國經濟學家及合伙人許思濤說,「因此風險資本和投資者才願意投資(去年在中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大量共享單車應用)」。

與歐美共享經濟中更強調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共享不同,中國的共享經濟主要是商家對用戶。「中國共享單車一類的事物不能算真正的共享」,負責德勤中國電信、媒體和技術事務的威廉·周(音)說,「它是由科技公司所有。這是個租賃模式。他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數據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