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差還找不到工作:澳洲的大學把留學生當作搖錢樹嗎?
來源:1688澳州新聞網
學者們聲稱,不對英語設高要求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來澳留學,澳大利亞的大學向留學生收取了數十億元費用,但一些人懷疑這些學生是否得到了相應的照顧。
最近,在澳大利亞一所精英大學,一名留學生事先向講師發了封電子郵件,說要換一個學位,但馬上就出了問題,隨後她在一名女子的陪同下敲開了講師的辦公室的門。
這位講師說:「她(這位留學生)不會說英語,我說的話她一句也聽不懂。」陪同這名學生的女子(有人認為她是他的朋友)實際上是為本次談話聘請的一名翻譯。這個學生在學習的第一年裡不會英語。講師說:「這難住我了。」澳大利亞的大學和行業組織堅稱,澳大利亞的這項每年320億元的蓬勃發展的國際教育行業沒有什麼問題。
但澳洲廣播公司(ABC)的一項調查發現,大量國際學生表示,他們在英語交流、課堂參与或完成作業方面存在困難。澳大利亞一些最大的大學現在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是外國學生的學費。學者、就業和教育專家們表示,入學的英語語言標準通常設得太低,而且學生經常被放置於壓力大的課堂環境中,這可能導致作弊。許多學生也經常發現自己拿到的學位的花費已超過10萬元,但畢業后很少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儘管如此,來到澳大利亞的國際學生數量仍然創歷史紀錄。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澳大利亞約有75.3萬名國際學生,其中38萬名學生讀的是高等教育。中國學生占所有國際學生的30%,這導致人們越來越擔心,該行業已變得過於依賴一個國家,同時將澳大利亞的教育行業置於政治和經濟影響的風險之中。
在澳大利亞的一些最大的大學里,國際學生約佔學生總數的50%,而他們的學費也在大學收入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在某些情況下,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使國內學生的學費相形見絀,甚至超過了政府的資助。傳媒學者Jenny Weight表示,在RMIT教管理碩士課程期間,她對許多國際學生在基本溝通方面存在困難感到震驚,有些學生甚至「完全沒有學過英語」。
她表示:「我看過很多國際學生寫的作業,似乎都是用中文寫的,然後用谷歌進行翻譯。」「澳洲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其中一個困難是要提高我們錄取學生的英語水平,但大學從留學生身上賺錢的壓力太大了,他們不想這麼做,因為這會讓很多學生出局。」前RMIT本科生Olivia Zhou表示,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她說:「如果班上的學生連老師在講什麼都聽不懂,他們怎麼能完成作業呢?」
2016年在RMIT攻讀媒體碩士學位的陸怡(音譯)表示,「語言是個大問題」,她補充稱,國際學生在課堂上講英語時常感到沮喪或不自在。她說:「他們(中國人)不和當地學生交談,因為他們認為當地學生不想和他們交談。」去年當時的教育部長Simon Birmingham在一次國際教育會議上說:「很多學生因為沒達到我們要求的英語水平而被拒。」澳大利亞大學首席執行長Catriona Jackson沒有說明她是否認為目前的英語入學標準合適,但她說,國際學生最終取得了與澳大利亞學生差不多的成績。
Jackson女士在一份聲明中說:「澳大利亞大學的英語入學標準與世界上其他領先高等教育體系的大學是一樣的。」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教育中,孩子們不僅要在學業上出類拔萃——他們必須在每件事上都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