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澳洲華裔女性眾議員,今天正式宣誓就任!廖嬋娥:我是華人,為全體選區選民服務…
來源: 澳洲網 原文鏈接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自由黨候選人廖嬋娥(Gladys Liu),取得了墨爾本東部席位Chisholm的勝利。廖嬋娥也因此成為澳大利亞聯邦眾議院首位華裔女議員。
2019年7月2日,澳大利亞聯邦新一屆眾議院議員將在首府堪培拉舉行就職宣誓儀式。6月29日,一個細雨霏霏的冬日,大洋傳媒記者走進位於墨爾本東區廖嬋娥的辦公室,對廖議員進行了一次履職前的採訪,看看她對即將展開的新的參政之路有什麼話要說。
01 履職準備,16年的準備,蓄勢待發……
記者:
廖議員,您即將在眾議院履職,請問您做了哪些準備工作?您將如何為選區兌現競選的承諾?在為當地社區謀福利方面,您有哪些具體的計劃嗎?
每件事情都有一個過程,在過去幾年,前任總理和外交部長任期這個時段中澳關係是一個低點,現在有了新的班子,莫里森總理的重新組閣,也有了我作為眾議院中的一員,希望會有一個新的方向,把中澳關係從一個低點提升到大家都認可都喜歡的可接納的程度。
廖嬋娥:
我在自由黨16年,從普通黨員和義工開始,到反對黨領袖辦公室,到州長辦公室,這期間我已經做了16年的準備,在政府運作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Chisholm區生活了30年,對本區已經非常了解,我已經做好了服務大眾的準備。
每位候選人都有自己的抱負,都有自己對選區的承諾。作為我來說,首先要協助總理以及政府團隊做好國家重要工作,搞好經濟。「經濟強勁,未來才會安定!」這是競選的口號也是我們實實在在要做的。
另一方面,Chisholm選區內是很多不同族裔融合共存的社區,超過一半市民是海外出生的背景,我希望能讓大家和平友好共處,怎麼樣融合?我可以透露幾個具體舉措:
1、體育。體育運動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交流,彌補了語言交流不暢的缺憾。有些撥款用於建設體育俱樂部,提高設施,特別是更以設備,增加女性的設備,提高女性的參与。
02 一心向著華人社區: 我是中國人。我為華人,更為選區全體民眾
2019年聯邦大選,因為華裔候選人廖嬋娥和楊千惠的參選,引發了維多利亞州華人社區對大選前所未有的關注和參与熱情。萬眾矚目中,廖嬋娥當選,作為華人,我們首先關心的是廖議員在華人社區方面有哪些準備和舉措。
記者:
在如今中澳關係微妙的背景下,作為澳大利亞聯邦眾議院首位華裔議員,廖嬋娥是如何看待中澳關係的?她又將為中澳關係做出那些努力呢?
您的選區內包含多族裔選民,您會如何協調華人社區和其他族裔文化價值觀的差別?
我認為各族裔融合最重要是的互相欣賞、認可。不管是不是相同的族裔,不管是華裔還是其他族裔,都要學會互相欣賞、互相學習,鼓勵不同族裔的人群先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再去欣賞、互相融合,把選區內乃至整個澳大利亞多族裔的融合做得更好。
記者:
在本次大選中華人選民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您認為如何鼓勵更多的華人參與到澳洲政治生活當中?
廖嬋娥:
你說的太對了,這次大選是我生活34年來看到華裔選民最關注的一次,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一直說提高華人參政議政的意識,這個就是最好的機會。當我在黨內作為候選人的時候,我已經感覺華人社區贏了,以前很多華人都說要支持華人參政,會投華人一票,這其實是比較盲目的,不管政綱、理念、政策、能力、人品如何,全部忽略,只要是華人面孔就支持,這是很危險的。如果候選人人品不好、能力不夠、政策不到位、跟自己的政見不相通,是很難真正支持的。這一次大選不一樣,這次有兩個大的政黨內都有華裔參選。這樣就逼著大家更好的做出判斷,把兩個政黨的理念進行比較好的了解,兩個黨派的政策、兩位候選人的能力都做一個比較理性的評估,再進行投票。這已經是廣大華人參政議政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和實踐了。
我會在促進華人參加澳洲政治的進程中盡到我的努力,這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澳大利亞151個眾議院的議員都要為自己選區的市民服務、解決問題、提高生活質量、代表他們在議會裡面發聲音,這是我們的基本工作。因為我是華裔,會說中文,我想會有很多不僅是本區的還有外區的華人朋友找我幫忙,我會聯繫當地的議員來為他們服務。
其次,協助有心從政的華人朋友真正走進政治,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希望做到的。我進入國會,就好像為華人從政打開了一道門,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做好。我面對的不僅是華人朋友對我的希望,還有我的同僚、主流社會的關注,我肯定要做到最好。如果我做得不好,以後華裔想要從政就難度增大了。我還要讓所有的人看到,我的當選不是只為了華裔族群,如果僅在於此,整個國家、其他選區、不是華裔的95%的人會怎麼看我?我在議會進行辯論的時候也說,國家利益是大前提,我的工作是服務所有人。我要讓別人看到,一個華裔也有心服務整個國家,以後若再有華裔想從政就容易多了。
記者:
您是否認為當選本身就代表了華人社區話語權的提升?那麼在此基礎上,未來您是否有志於進一步提升華人社區的影響力?
目前我只是151個眾議院議員中的一位,議會是由執政黨、反對黨以及一些小黨派及獨立議員組成的。澳大利亞所有的事情都是議會投票決定,任何議案都是在議會中進行辯論,但是任何議案總是會有黨派提出不同的政見,這就需要多黨派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來進行說服、協調。在中澳關係上我起到的作用也是如此。在投票的時候,做到溝通、說服、協調,以期達成共識。執政黨不會希望和其他國家是敵對的關係,總理莫里森在G20峰會,在國際舞台上做好中澳以及與其他國家的關係。貿易戰肯定不要,一打貿易戰,沒有贏家。
廖嬋娥:
生活在澳洲的華裔不是一個獨立的團體,而是澳大利亞的一份子,是重要的一份子。我需要廣大的華裔市民共同來參政議政,在主流社會發出我們的聲音。有些優秀的華人在社區裏面參与一些重要的活動,我希望他們能參与到主流,包括參与主流團體,在政府機構、部門等擔任有話語權的地位和身份,這樣華人就有機會真正融入主流社會。我可以協助在某些領域已經很突出的優秀的人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來到政治大家庭。
03 我只是151個中的一位,但我會儘力助推改善中澳關係,以期合作共贏
記者:
作為第一位眾議院的華裔女議員,請問您如何看待如今的中澳關係?
廖嬋娥:
廖嬋娥:
我就是中國人,香港出生的中國人,同時也是澳大利亞人。我的同僚、議會工作人員以及很多關注我的人,都認為我的身份是一個會說中文的澳大利亞眾議院議員。我希望做到的是怎樣把兩個國家的關係可以提升到最好的點,不論是貿易,還是友誼,還是文化交流方面。120萬生活在澳洲的中國人應該也是對澳洲有感情的,我們不會僅僅只對中國有感情,對澳大利亞和中國都是關心的,所以我和大家一樣,希望兩國關係友好。
記者:
您是否有信心推動或影響執政黨促進中澳關係?在此過程中您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廖嬋娥:
2、減壓。面對目前職場和社會生活中很多人會有壓力,壓力直接造成了身體不好或是精神情緒不健康,我們計劃撥款建設一個減壓中心,面向有精神困擾和精神壓力的人們進行調整和疏通。
我對莫里森總理非常敬佩。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出席G20 峰會時,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見到莫里森總理第一句話是:How did youdo it?(你是怎麼贏的?)在大選前所有主流社會都不看好自由黨和莫里森的情況下,莫里森代表的自由黨贏得了大選成功。而特朗普見到莫里森總理第一句話就這樣問充分證明了莫里森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是有他自己的地位的,「不是旁觀者」的發言同時也說明了我們澳大利亞在中美貿易關係中也是有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想法的。怎樣為澳大利亞國家好,怎樣在國際舞台上扮演一個好的角色。不單隻是說了這句話,在以後的國際平台上對其他國家的措施、政策也可以表現出更高一個層面。在處理中澳、中美、澳美等國家的關係上,我對莫里森總理很有信心。
記者:
在如今中澳關係微妙的背景下,您作為黨內為數不多的華裔面孔,是否會面臨更多的壓力?
廖嬋娥:
壓力肯定有。我的同僚和外面的人都對我比較關注,壓力從哪裡來呢?兩方面,一是來自自身,我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自己給自己的壓力,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好。我的工作做好了,一方面可以讓外界對華裔參政更加認可,另一方面也讓主流社會看到華裔也能在如此的中澳關係背景下服務好澳大利亞民眾;另一個是來自公眾和媒體的壓力。因為獨特的華裔身份,參選過程就已經在公眾視野和媒體的關注中了。我想我的當選也會作為公眾和媒體的話題目標,這就需要我更加謹慎認真地對待我的發言、行為、政策等。當然,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不要受到影響,而偏離了我要做的正事。
記者:
日前莫里森總理在悉尼表態,在處理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時,澳洲不會成為「被動的旁觀者」。您對此有什麼看法?
廖嬋娥:
04 小編小評
厚積薄發,廖嬋娥議員在自由黨黨內工作16年,而今當選,終於有了自己的團隊和屬於自己的政府工作辦公室,廖議員已經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面對國際政治中的中澳關係、中美關係、澳美關係,廖議員十分明確地定位自己是151個眾議員中的一位,她沒有自大地誇下海口要改善中澳關係,但也會不遺餘力地去為促進中澳兩國、澳洲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做出自己的努力。
也希望廖議員能夠搭建一個平台,吸納並輔助有心從政的優秀華人真正走上政治之路,更加提升華人在澳洲主流社會的話語權。我們作為在澳洲的華人,除了支持,也需要監督,畢竟選舉再投下那一票的同時,也必須為自己選出的人負責才行。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不代表我站觀點,對轉載有異議和刪稿要求請聯絡我們。